东北网8月13日讯 (吴丹丹 记者 朱丹钰) 《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日前在全校机关干部、院系干部、教师代表、督导、院士范围内完成意见征集并正式开始实施。《方案》中,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办学根本问题,学校进一步理清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着力解决与培养合格人才不相适应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明确以“构建精英教育体系,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同步推进5项整改工作,加速修订实施以“基础宽厚、专业突出”为核心特点的新版本科人才方案,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
《方案》中,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与措施来自于前期大量的调研与分析结果,体现了全校上下在学习过程中思想的转变、认识的提高过程。在前期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学校走访学习了北大、清华等17所全国重点高校的优秀办学经验,听取权威专家和学生的课程内容设计建议,了解上百家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召开了数百场校、院、系、课题组、教研室的上百场专题研讨会。学校在整改方案中确立了以为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培养输送“可靠顶用”人才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精英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满足“三化”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分析,学校上下达成人才培养整改共识,同步推进5项整改措施:一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打造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完成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二是切实梳理制约本科教学科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修订完善符合大类培养教学模式的各类管理文件和规定;三是进一步落实“质量工程”,加大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等标志性成果的培育力度,切实推进学校相关支持措施的落实;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和资源投入力度,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探索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完善“陈赓创新实验班”试点工作;五是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工程创新训练、科研立项和科技竞赛“四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推动学生科技创新向普及化发展。
围绕学校实践载体中明确提出的“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哈工程大学积极推进配合整改方案的制度制定工作,保证整改成果转化为促进学校发展建设的长效机制。人才培养改革主体部分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关于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全新的“按大类打通基础课程平台”、“基础宽厚、专业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在2009新生入校时正式推行。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按照“基础、创新、特色、人本”的基本思路构建并完善,注重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培养目标体现为“四个符合度”:符合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符合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定位;符合学生就业主渠道的社会需求;符合本学科专业的优势与特色。培养目标要以培养行业的领军人物、一流的工程师、具有深厚基础、创新潜质的科学研究人才。作为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基础,按大类打通基础课程平台即将学校现有本科专业划分为四个大类:理工类、经济管理类、社会科学类和语言文学类(其中个别特殊专业不包含在内),前三学期为基础教育阶段,全校按大类打通基础课程平台;学校将加大转专业力度,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在《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据整个课程体系的大约四分之一比例,特别设置的能力拓展学分认定实施方案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此外,为推行学校精英办学理念,学校制定出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陈赓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管理规定(修订)》,以理工科为大类,完全打通基础课程平台培养,校内优秀教师和知名教授任课,学生以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