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省外宣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09-08-17 10:05:4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蒋国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改进外宣方式,坚持把边境口岸宣传作为对俄宣传的重要渠道;密切对外交流合作,扩大黑龙江省对俄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强媒体阵地建设,提高对俄宣传的针对性和媒体信息在境外的落地率……

  近年来,黑龙江省外宣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壮大队伍、创新手段,把边境口岸打造成我国对俄宣传的桥头堡。特别是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发挥边境口岸的人文和地缘优势,深入开展以俄罗斯为主的对周边国家宣传交流活动,为树立国家形象和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1,建立中俄地方政府年度会晤制度,让长效机制保证边境交流合作项目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省政府以中俄国家年、中俄语言年、哈洽会等重大活动为平台,与阿穆尔州、滨海边区、哈巴边区等俄州区政府进行会晤,协商双边重大交流合作项目。黑河市、绥芬河市、东宁县、抚远县等口岸也分别与对面的俄口岸建立了会晤机制,通过年初举行工作会谈,盘点上一年的双方合作,协商新一年合作项目。仅黑河市就有65个政府部门和直属单位与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对应部门和单位建立了稳固的交流合作关系。

  为挖掘和对外展示边境口岸的对俄商贸通道资源、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冰雪和边境旅游资源,我省在举办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东北亚地方政府联合会议、中俄媒体论坛等重大活动期间,策划推出了系列主题外宣活动,打造了以北国冰城——哈尔滨、中俄双子城——黑河、百年口岸——绥芬河、华夏东极——抚远等为代表的边境口岸形象品牌,向中外媒体和社会各界进行推介。省直涉外部门、边境口岸城市也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我省拍摄的电视片《和平使者——嘎丽娅》,在俄罗斯播出受到了热烈欢迎。俄前总统普京专程为“中俄友谊天使——嘎丽娅”塑像题写了“俄中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2,树立全民外宣意识,培育中俄民间交往的友好使者。我省从社会宣传、俄语培训、入境服务等方面入手,培育边境口岸全民的外宣意识,全方位提升边境口岸开放、文明和友好形象。全省边境口岸每年对近万名政府官员、涉外窗口的工作人员、个体工商业户开展俄语普及教育,推行中俄双语服务。黑河市、绥芬河市、同江市、抚远县、东宁县的宾馆、饭店、商铺均悬挂了中俄双语的牌匾。黑河市在布市开设了我国在俄罗斯唯一一家律师事务所办事处,并正在协调布市政府,在黑河市开设对等机构,为两国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交流合作是传播外宣信息的重要桥梁和途径。我省把外宣工作寓于对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合作之中,通过借船出海来扩大影响。相继举办了萨哈林州文化日、阿穆尔之秋文化周等活动。黑龙江大学与俄罗斯远东大学联合开办了全俄境内学生规模最大的孔子学院,现已培训俄罗斯学生1000多名,扩大了我省在俄罗斯的影响。

  新闻媒体既是传播外宣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外宣工作的重要阵地。目前,我省创办的“一台一刊一报一网”对俄宣传媒体,已经成为俄罗斯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受到了俄罗斯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你好,俄罗斯》俄语电视节目,是我国第一家也是目前省级电视台中开办的唯一一个面向俄罗斯宣传的综合性版块电视节目,节目覆盖俄远东地区和新西伯利亚部分地区,现已播出节目832期。《伙伴》杂志已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海参崴等城市设立发行网点1000余个,累计发行近30万册。全国第一份俄文报纸——《远东经贸导报·俄文版》,以发布对俄经贸信息为主,现已出版106期,累计发行106万份。伙伴网以俄、汉双语进行信息传播,日访问量6万多次,75%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等俄语国家,网民遍及五大洲3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为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实现信息境外落地,我省外宣部门多次组织媒体开展市场调研,针对俄罗斯受众的信息需求、反馈意见和阅读习惯进行改版。通过在莫斯科建立办事机构、与俄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取得在俄合法发行权、定期进行节目交换、发展口岸城市外宣媒体。在2008年举办的“中俄媒体论坛”上,组织省直媒体与俄方媒体进行了“点对点”式的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合作机制,密切了两国媒体的合作关系。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