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道里“半边楼”16年前被震断 内住居民生活清苦
2009-08-25 10:23:4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李玉滨 张鸣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本组图片为半边楼残破的形象。

  东北网8月25日讯 拎着一袋熟食,于彬大娘走进黑暗、破损的楼道。借着山墙大洞透进的一丝光线,她推开了房门。这里是哈尔滨市道里区端街24号,一幢很“特别”的3层红砖小楼,自16年前变成“半边楼”之后,这里大部分的老住户先后搬走,如今仅剩刘大娘一家。

  几步之遥就是中央大街,繁华近在咫尺。虽然小楼仅剩“半边”,楼内山墙破洞、阴暗潮湿、没有厕所、没有下水、做饭困难,但留守人家仍坚守在这里,互相关照苦中取乐。

  “半边楼”有租有住

  “16年前,附近一个单位接楼施工打地基,把我们这座小楼震掉了半边。”居民们对“震楼事件”记忆犹新。

  “半边楼”现在其实只剩下一个单元,与“半边楼”连体的另一侧红楼有自己的门牌号码和大院。市房地局职工医院退休医生、70岁的于彬大娘住在“半边楼”的二层,她是目前唯一留守在此的老住户,其余都是租住户。

  单元门早就没了,石砌的楼梯坑洼不平,楼内阴暗潮湿,二楼山墙上有一个巨大的破洞,靠着这个洞透过的光线,勉强能摸到房门。在于彬家中,老人拿出她的房证给记者看。这是一份《国有住宅房屋租赁证》,监制单位是“哈物业供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房子建于1968年,于彬家每年的承租费用仅35.83元。于彬老人的邻居是长租户刘长岭一家,由于每月租金只有300元,因车祸伤残失去工作的老刘觉得这里便宜,一租就是3年。老刘上初中的儿子从来不带同学来家中玩。儿子从没说出原因,老刘偷偷对记者说:“可能他嫌丢人”。

  清苦生活“与众不同”

  出门走上五六步,就是繁华的中央大街。虽然繁华近在咫尺,但“半边楼”里的人却过着“与众不同”的清苦生活。

  冬季烧煤取暖,每户人家一个冬天得烧3吨煤。煤要自己到煤场买,再雇车拉回来,拎上楼。如果用电暖器,一个月就要“烧掉”700多元,这里的人都舍不得。楼里只有于彬家有上水,那是刚入住时于彬的老伴自己接的。当年“半边楼”没震断时,那半边的人家都到于彬家借水吃。院内没有下水,一座简易厕所四面漏风,因无人清淘现已不能使用。居民上厕所要走很远找公厕。最不方便的是楼内没有烟道。据居民们讲,由于当年震断“半边楼”时烟道遭到破坏,居民做饭成了问题。

  苦中取乐邻里相帮

  虽说生活清苦,但这里邻里和睦,从未有吵嘴打架事件发生。大安社区工作人员说起“半边楼”都交口称赞: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无论是老户还是租住户,招呼一声就会有一屋子人赶到。谁家房子空了,邻居就会给照看。

  苦中取乐,于彬老人自学了书法和装裱。记者采访她时,她正为几位邻居义务装裱字画。刘长岭当年因为车祸造成头骨塌陷、手臂失去承重能力,虽然失去了工作,但他自学了一些修修补补的手艺,邻居的自行车、门窗、电器坏了,他都主动给修理,不要一分钱。

  据于彬老人讲,16年前震断了“半边楼”之后,有7户人家的房子“露了天”,市政府及施工单位对失去家园的7户人家进行了异地安置。于彬说:“这么多年了,也曾经有开发商想开发‘半边楼’,但这里属于中央大街辅街,是市政府统一规划的景观区域,不能建高层,所以开发商又都没了兴趣。房子如此破旧,不知道属不属于危房,也没有人来鉴定,我们盼望着早一天维修或搬迁。”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