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洪河农场徐元林脚量12万亩耕地粮食单产提400斤
2009-09-09 14:33: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赵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9日讯 题:黑土地上永远的丰碑(上)——记黑龙江洪河农场第二管理区主任徐元林

  东北网记者 赵海

九万亩洼地变良田 洪河农场第二管理区稻田。 东北网记者 赵海摄
农户朱江回忆徐元林帮扶的经过。 东北网记者 赵海摄
徐元林(左二)在田间与农户共同研究土壤改良。 资料片由洪河农场提供
荒野变良田 洪河农场建场资料片。 洪河农场提供

  金秋九月,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的三角地带上,是三江平原那一望无垠的田野,金色的稻浪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时节。在北大荒广袤的原野中,洪河农场第二管理区的醒目标牌进入记者的视线,一名普通的农垦干部,将自己的生命奉献在这片黑土地上,他就是黑龙江洪河农场第二管理区主任徐元林。


  双脚丈量12万亩耕地 9万亩洼地变成良田

  在洪河农场第二管理区,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徐主任走了,这里就像倒了一座山,我们没有了主心骨。”徐元林的亲人、同事、农户都在悲痛中为记者讲述了他们心目中的这位贴心人。

  2001年,在垦区工作了28年的徐元林调到洪河农场第二管理区任主任。当时,第二管理区是全农场最落后的单位,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道路泥泞,十年九涝。全区粮食平均单产只有400公斤左右,多数农户贫困、亏损挂账,上访群众较多,干群关系紧张。徐元林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让百姓尽快富起来,他倾注了心血和汗水,首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全区180户职工、农户特别是60个特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从上任开始,徐元林就在办公室里扎下了根,和同事们睡在一铺大火炕上,从春播到秋收起早贪晚,一头扎到农田里,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了全管理区12万亩耕地,掌握了所有地号的第一手资料,哪里的地势低洼需要修水利,哪里没路需要通上田间道路都一一的记下来。在他的带领下,第二管理区大力兴修水利,从开春干到封冻,泥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八年,将9万亩“涝洼塘”改造成了水渠工程协调配套、排灌畅通的高标准农田。

  八年时间里,徐元林为百姓的利益呕心沥血,整个身心都放在全区百姓的脱贫致富上,千方百计让农户增产增收。他每天都在地里转,挨家挨户的看,谁家的地该加水了,谁家的地该施肥了,从农耕的方方面面都详细的指导,使农户的水稻品质都比别的管理区高出一个等级。粮食单产提高了400多斤,成为全场粮食单产最高的单位,仅增产一项每年就为水稻户增收3000多万元。

  天灾无情人有情把农户的利益放在首位

  2002年,第二管理区遭受特大低温冷害,多数农户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为了使农户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徐元林找到农场粮食处理中心协商,把清选机借到管理区,把各个农户家粮食全部进行清选,使水稻达到三等粮标准,每斤价格高出市场价1角钱出售,使全区农户多收入60万元。

  农户曲传贵原来是在农场靠收破烂为生的,生活十分艰难。为了帮助他脱贫,徐元林为他担保贷款了3万元,并为他解决了生产资料,使他当年种了120亩水稻,纯挣两万多元。在这场特大低温冷害让农户曲传贵赔进去12万,使他近乎绝望。但徐元林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励他继续种地,又帮助他贷款7万块钱种了180亩水稻,当年,曲传贵挣了5万多。 2005年,挣了钱的曲传贵又投入18万,包了300亩水田,没曾想水稻又受了药害,眼瞅着绿油油的稻苗全蔫了,急得他坐在地头大哭。徐元林马上为他请来水稻办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又帮助解决了3万元农药钱。当年,曲传贵的水稻不但没赔钱,反倒挣了3万多元。经历了“三落三起”的磨难,曲传贵家的小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

  在低温灾害中,肇源农民马国义承包的200亩水田赔了8万元。17岁的儿子马超又得了胸膜炎,老俩口急得团团转。徐元林知道后送来5000块钱,治好了马超的病,并先后帮助他家贷款20万元,使他家的日子一年年好起来。2001年从集贤县来农场种地、儿女不在身边的66岁的赵文理,一次突然得了急性肺炎,徐元林听说后把他及时送到了医院。2006年,徐元林看老人岁数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好,就为老人办理了低保手续。

  在第二管理区工作的八年中,徐元林带领群众彻底改变了管理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不仅使180户职工和农户摆脱了贫困,而且走上了富裕路,如今,很多农户家中存款都达到了四五十万元,有的成为了百万元户。尤其是60个一贫如洗的特困户不但实现了脱贫,有的年收入还超过20万元。将一个贫穷落后、有90%外来水稻种植户、干群关系紧张的管理区建设成为对农场贡献最大、基础设施最强、人均收入最高、干群关系和谐的先进单位,从2001年至2008年,第二管理区的粮食总产8000吨提高到5.7万吨,总产值由1053万元提高到1.12亿元,人均收入由4000元提高到1.1万元。

  徐元林长期带病坚持工作,最后积劳成疾累倒在了岗位上。他把全部精力、汗水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了人民群众,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竖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