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读者揭秘创作往事 江畔雕塑原型多是身边人
2009-09-16 09:21:3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邢光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母与子

 

  东北网9月16日讯 15日,一些读者给新晚报打来电话反映,江畔雕塑的原型多是冰城人或是他们的亲人、战友。

 

  家住道里区的周女士说,当她怀孕的时候,她与爱人经常与爱人到这个雕塑前,欣赏母亲领着小宝宝学步的神态,并与雕塑合影留念。后来自己有了小宝宝,她抱着孩子与雕塑再合影。再后来孩子学会迈步了,她与宝宝也摆出雕塑一样的姿势再次合影。昨天,记者找到雕塑家刘连海老师。他说,该雕塑是他与吴喜林在1978年合作完成的,现在吴喜林已经去世了。刘老师说,当时市政府要在江畔上建几座雕塑,他与吴喜林经一段时间创作,创作出母与子雕塑原稿,当时要请模特是很贵的,于是,吴老师就将爱人叫到创作室作为雕塑原型,经近两个月昼夜雕塑,母与子雕塑终于完成。

  71岁的任志昌老人打来电话提供,防洪纪念塔尖顶端的解放军战士是他的战友,叫周永和,老家是安徽人,于1956年入伍的。当时他和周永和都在省军区警通连服役,周永和是他的班长,他们当时都是十七八岁年轻人。1958年春,他经常看到周班长早出晚归,后来才知道他是在为防洪纪念塔雕塑当模特。多年后,他们分离,任永昌也与周班长失去联系。

  家住道里区的70岁吴爱华女士说,他的哥哥吴国章就是防洪纪念塔东侧浮雕的雕塑家,其中浮雕中拿着鲜花的小女孩就是她的妹妹吴晓华,浮雕中妹妹穿的裙子,就是她亲手做的,还有拿和平鸽的小男孩是他的小弟弟吴国兴。当时哥哥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集体创作纪念塔雕塑,她妹妹那时七八岁,弟弟也不过五六岁。由于浮雕缺孩子模特,哥哥就将弟弟妹妹带到创作现场,当了不花钱的小模特。当时他们被哥哥带到江畔防洪纪念塔雕塑临时搭建的大棚内,每人发了双胶鞋,便开始当小模特。浮雕中弟弟、妹妹的摸样非常逼真。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