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百姓餐桌:副食抢了主食饭碗 从吃不饱到讲情调
2009-09-21 10:54:4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调宣 姜雪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1日讯 自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而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却下降明显。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直观变化就体现在日常的餐桌上:主食减少了,副食丰富了,“下馆子”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2008年,哈尔滨市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718.2元,比1949年增长73.0倍;扣除价格因素,增长2.2倍,年均递增2.0%。食品价格比1949年上涨22.3倍,年均递涨5.5%。

  吃粮食越来越少

  改革开放前,哈尔滨市城市居民生活处于贫困和温饱线上,食品消费极其单调,解决吃饭、满足生存是居民消费的主线。1956年(之前无数据)人均食品支出114.0元。其中,粮食支出49.1元,占食品消费的43.1%,副食品45.9元,占40.3%,主副食合计消费占食品总支出的83.4%。这一时期,恩格尔系数高达54.1%。

  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不断增加,食品消费逐步由吃饱向吃好转变,膳食结构向营养、科学、健康、快捷发展。2008年,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718.2元。其中,粮食支出375.2元,占食品消费的比重为10.1%,比1956年减少33.0个百分点;副食品1568.9元,占42.2%,主副食合计消费仅占食品总支出的52.3%,比1956年下降31.1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为34.5%,比1956年下降19.6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哈尔滨市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粮食消费量逐年减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08年哈尔滨市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73.3公斤,比1956年减少90.4公斤,减幅达55.2%。

  吃副食越来越多

  2008年哈尔滨市市民人均肉禽蛋消费量39.9公斤,比1956年增加30.9公斤,增长3.4倍,年均递增2.9%。其中,人均肉类消费量21.4公斤,增加14.3公斤,增长2.0倍,年均递增2.1%;人均家禽消费量4.0公斤,增加3.6公斤,增长9.0倍,年均递增4.5%;人均蛋类消费量14.5公斤,增加13.0公斤,增长8.7倍,年均递增4.5%。

  2008年人均果菜消费量180.0公斤,比1956年增加61.5公斤,其中,鲜菜消费量126.8公斤,仅增加8.3公斤,主要是居民家庭冬季储菜大量减少,以精、细鲜菜消费为主所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11.3公斤,比1956年增加6.3公斤,增长1.3倍;奶及奶制品消费量18.6公斤,比1981年增加12.8公斤,增长2.2倍,年均递增4.4%。

  “下馆子”次数越来越多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消费观念逐步向价格、品位、氛围、服务和品牌文化等综合型方向转变,在外饮食的家庭和个人日益增多,占食品支出的比重显著提高。1956年,哈尔滨市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3.2元,占食品消费比重的2.8%;到2008年,人均在外饮食支出达到588.8元,占食品消费的比重上升至15.8%,比1956年提高13.0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