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尔滨93岁“老抗战”收到国庆观礼函 讲述当年历史
2009-09-21 11:29:21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强锐 杨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国庆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嘉宾注册登记卡。东北网记者 杨禹摄

老人为国庆六十周年特意印制的贺词。东北网记者 杨禹 摄
罗海秋的事迹被收入中华老年光彩人生纪实文库。东北网记者 杨禹摄
罗海秋老人保护国家财产有功被评为劳模。东北网记者 杨禹摄
罗海秋老人当选首届哈尔滨市人大代表。东北网记者 杨禹摄
罗海秋老人回忆往事。东北网记者 杨禹摄
罗海秋老人收到数十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活动邀请函。东北网 记者杨禹摄
罗海秋老人居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上。东北网 记者杨禹摄
罗海秋老人与东北网记者合影。东北网记者 杨禹 摄

  东北网9月21日讯 (记者强锐 杨禹)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得知在哈尔滨南岗区邮政街住着一位经历了抗战、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等一系列历史的93岁离休老干部,国庆60周年有关单位特意发来邀请函,希望他届时能参加大典,不过由于身体原因,93岁的老人不能去参加了。这位沧桑老人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好奇和崇敬,记者敲开了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303号一座不起眼的老式二层楼的大门。

  9月19日上午9时左右,记者来到老人的家里,屋子里面收拾的很干净,罗老的儿子不好意思的连连说像是农村的房子,干净破旧的小屋子里挂满了老人的奖状、从全国各地邮来的纪念杯,还有老人自己整理的各类资料……进门时,罗海秋老人正在桌前整理剪下来的报纸,听说记者来了,老人收起了报纸,从一个纸口袋里拿出了整整齐齐的各种信件、邀请函,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忆起解放前那段历史,老人感慨万千……

  躲避抓劳工与铁路结缘

  1930年,日军来到罗老的出生地吉林省额穆县(今蛟河县)宝马川,从老黑沟青顶子到新街基德100多里范围内的村庄,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屠杀行动。为躲避日本人,罗海秋一家搬家,来到了牛家川,投奔家有民兵的几个大户,可正月初八,这里也来了日本人,不过这些日本人不是为屠杀来的,而是为了实施“归屯”制来的,日本人让汉奸组织18岁以下中国人“勤劳奉事”,18岁以上验“国兵”,不合格的全部充当劳工,送到“归屯”所盖屯墙,有的则送到日本获中国的其他地方做苦役。

  1932年6月,日本人开始在五常一带修建拉滨铁路线。罗海秋家附近也来了修铁路的工人。为躲避抓劳工,罗海秋在妈妈的坚持下,认修铁路的工人石春朴为义父,并在他的介绍下开始到“满铁”工作,从此做起了铁路护卫兵,负责保护铁路安全,后来又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在抗美援朝时期将军用物资送上朝鲜前线。

  日军战败保卫仓库让运输物资毫发无损

  1945年日军投降,罗海秋负责看管存有日本铁路运输物资的仓库,由于当时五常的三个大仓库装满了重要物资,罗海秋深知这些物资的重要性,在十个月没开工资的情况下组织了18个人日夜守护仓库,实在没有生活来源就找父亲当时的老朋友(当时是富农)救济,硬是一点都没让仓库里的东西丢失。

  据老人介绍,一次,一个叫王德的建筑工人组织了一伙人来抢仓库,罗海秋阻止他进去,他急红了眼睛,拿着一把大镰刀夹在了罗海秋的脖子上,不抢到手誓不罢休。老罗面对架在脖子上的镰刀镇定地说:“能不能在临死之前让我说几句话。”王德犹豫说:“你说。”老罗声声响亮:“我问你咱们当了多少年亡国奴?14年,中国被日军侵略了14年!而现在抗战结束了,共产党马上就要来接收这些物资,在这个时候,你把我杀了,别人问起是你王德杀了我,抢了东西,你到时候可别后悔!”面对大义凛然的罗海秋,王德把亮闪闪的大镰刀放下了。罗老就是这样多次面对着生命危险保卫了仓库物资的安全,后来在1949年的全国劳模大会上罗海秋被评为全国劳模,并因为特殊贡献记大功一次。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铁路部门工作

  罗海秋于194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被派到铁道医学院(今铁路卫校)、三棵树车站车务段任人事主任,到1980年离休前,任原哈尔滨铁路分局的机关党委书记,并多次获得各级劳模等称号。值得一提的是,罗老还是个远近闻名的老中医,他的爷爷在当时就是名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不管把家搬到哪里,都以开药铺行医为生,在爷爷耳濡目染下,罗海秋14岁就开始给人看病,在穷困的年代,百姓只要找他看病,即使没有钱他也会给他们抓药治病,到了现在,93岁的罗老偶尔也会给街坊邻里号号脉,看看病。

  龟龄童心度晚年

  老人平时喜欢探讨养生、剪报、并整理各种历史资料,用罗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龟龄童心度晚年”。记者从罗老的儿子口中得知罗老去年得了脑梗塞,说到国庆阅兵典礼的邀请,老人遗憾的说因为身体原因去不了了,但自己特意出门去印制了一副精致的贺词献给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提到祖国的60年华诞,老人激动了,从罗老的眼睛中记者看到了一个人毕生的信念,祖国的生日定会因为有了这些老革命者的祝贺而更加灼灼生辉!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