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大兴安岭呼玛县长虹社区“五个一百”惠百姓
2009-09-21 13:44:4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1日讯 呼玛县长虹社区党总支下辖党支部6个,党员228名。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他们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出发点,以“五个百”活动为载体,建机制、强服务、创品牌、促和谐,形成了与县域发展相适应的社区建设工作新格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进“百家门”做群众的“家里人”

  社区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居民家中,熟悉居民情况,了解居民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了心中有数。他们入户走访辖区内居民3180余户,详细了解和掌握每户居民的家庭情况,在原有的社区户卡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信息,对辖区内居民的基本情况都做到了如指掌,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给予极大关注。为居民建立了残疾人档案、低保家庭档案、妇女情况档案、工会人员档案、育龄妇女档案、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全面掌握下岗单亲困难女职工等情况,并对弱势群体制定了具体帮扶措施。他们在推进在职党员开展“社区责任岗”活动中,有43个县直党支部在长虹社区认领了服务岗位,为11户种养殖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26次,送技术书籍750多本,帮助争取贷款120余万元,搭建了党员干部服务社区居民的有效平台。

  知“百家情”做群众的“知情人”

  只有走下去,情况才能上得来;只有深入群众中去,才能知道群众的事儿;只有知道了群众的事儿,工作才能主动,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知情人”。他们为辖区内的640余名下岗职工建立了生活档案,通过认真详细的了解这些下岗职工的技能和要求,与就业局联合举办了11期专业技术培训班,先后为400余名职工进行了按摩、电焊、理发、农机修理、计算机应用、北药种植和食用菌等技能培训,为他们的择业和创业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下岗工人陈焕灼创办了年收入5万元的电焊修理厂、刘姝理发店在社区小有名气,孙新荣学会了按摩理疗技术。他们还帮助16名特困下岗职工家庭申请专项救助资金8万元,树立了过富裕生活的信心、鼓足了干事创业的决心,他们正逐步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们总是积极参与,有了困难,总是热情帮助,想办法帮助解决。一年来,他们为社区居民办实事150多件、解决实际困难50多件,社区居民称赞他们真是他们的“知情人”。

  问“百家事”做群众的“知心人”

  问百家事、解万人忧,与群众心连心、心贴心,凝心聚力、群众满意。他们在入户过程中,对居民的家庭无论大事小情都进行详细询问和了解,从婆媳争斗到邻里纠纷、从大人就业到孩子上学,只要群众有困难都要过问并给予帮助。对无“造血”功能的家庭采取帮扶措施,让其度过难关,办理最低生活保障金,解决他们的目前的生活窘况。他们还掌握每个居民的爱好、喜好和特长,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和谐社区的作用。通过走访,深入百姓家中,准确掌握了社情民意,共采集到社会人家庭信息约340条,单位人职工家庭信息约150多条。他们还经常开展演讲比赛、拔河比赛、扑克象棋比赛、少年儿童的卡啦OK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成为长虹社区文明创建的亮点。为进一步拉近和居民的关系、更好服务居民,他们还精心制作了“知心卡”,三颗红心两两相依的图案预示着社区干部与居民心连心;“您的急事,有我解围;您的难事,让我帮忙;您的心事,向我倾诉;您的建议,使我重视”的服务宗旨,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卡片上的热线电话、常用电话,拉近了相互沟通的距离。

  解“百家难”做群众的“解难人”

  挨家挨户走一走、有事没事问一问、遇到矛盾劝一劝、见到难处帮一帮。他们围绕再就业、捐资助学、家政服务等百姓关注问题,解难题、办实事。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通过家政服务站和再就业工作站及共建单位的帮助开展帮扶措施,建立了家政服务档案,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措施积极联系,共为韩淑云、王兰英、于春学等120名居民联系到工作,包括保洁员、服务员、家庭保姆、月嫂、零工等,使她们有了固定的收入,逐步解决家庭困难,目前辖区内无一例零就业家庭。社区孤寡老人仲崇娟就是社区党员干部长年的帮扶对象,为使80高龄的老人能幸福安康的享受晚年生活,他们经常到其家中帮助打扫卫生、劈柴担水、买米买面,老人逢人就夸社区干部就向自己的亲“儿女”一样照顾自己。当得知关秀凤、王丙山等六位老人因子女工作忙,无人照顾的情况后,他们主动上门,帮助联系保姆,解决了他们因身体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实际困难。暖“百家心”做群众的“贴心人”

  当好“群众贴心人”,做群众致富引路人,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对贫困居民的家庭情况通过认真的了解和调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建立社区爱心超市,为56个特困家庭发放爱心救助卡,居民可以通过爱心救助卡到社区的爱心超市领取所需要的物品。今年,为王严、高宏、赵慧子等12名贫困家庭的学生捐助学费6070元,目前辖区内没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为居民“输血”的同时,更注重对居民“造血”功能的恢复,在他们的帮助引导下,社区居民李荣贵潜心钻研养猪技术,创办了达康养殖场,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目前他的养殖场猪月存栏数已达到1100头,年产仔猪2600头,出栏2400头,纯收入20多万元。社区居民徐秀云在社区的帮助下,发展葡萄种植,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徐秀云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能手。如今她的葡萄园已经有巨峰、寒香蜜、玫瑰香等六个品种84棵,年产量达800多斤,每斤价格达10余元,年收入近万元。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