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大兴安岭开发建设
2009-10-09 13:58: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955年,国家曾聘请苏联林业专家对大兴安岭勘察设计。黑龙江省按林业部总体规划实施第一次全面的营林性工发建设。从铁道兵5师、林业工程3师、伊春等林区、呼兰等县调集了转业官兵、干部、工人、民工6000余人参加开发建设,到1958年建立了4个林管区43个森林经营所。有史以来第一次开通了呼玛县城至漠河、各林管区至森林经营所及各乡镇的电话,形成了防林防火指挥网,第一次开通了黑河到漠河的汽车。1960年,又抽调大批干部工人加快开发速度,修建了“嫩漠”和“三塔”两条公路733公里。

  1964年,在小兴安岭、长白山、科尔沁草原和云贵高原执行任务的铁道兵3、6、9师近8万官兵作为会战先锋开进大兴安岭。又调集东三省1万9千多名林业干部、工人,国家统分千名大中专学生,3000多名勘察设计人员,与铁道兵汇合形成号称“10万大军”,拉开大兴安岭会战序幕。为构筑大兴安岭与外界通道,开发建设大兴安岭作出了巨大贡献。60年代末,先后5万知青进林海,再次创造了兴安岭开发建设的神话。全国闻名的“女子架桥连”、组画《翠岗红旗》表现的“女子采伐连”以及女子筑路连成为时代标杆。

  大兴安岭文化是在群众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开发会战以来,文艺汇演、美术书法摄影展、音乐舞蹈、话剧,歌咏比赛、晚会等活动十分活跃,绵延不衰。少儿书法成绩卓著,在各类国内外大赛上获得金奖21次。植根在各局的女子管乐团气势磅礴、堪称大手笔,体现了大兴安岭大林业精神,是大兴安岭企业文化的著名品牌。1982年,大兴安岭小白桦版画研究会成立,先后培养了350多名版画作者。1988年大兴安岭版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在首都美术界引发轰动。1996年,文化部授予大兴安岭“版画艺术之乡”称号。大型话剧《松树沟》、大型歌舞《大兴安岭的早晨》、民族歌舞《北岭风骚》、大型广场舞《鄂伦春篝火》,《大林莽》等先后获省级文艺大奖。《大兴安岭报》、《北极光》、《塔河文艺》等报刊显示了兴安岭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大兴安岭人对文学的痴迷。大兴安岭雄浑、神秘的原始文化与开拓进取的开发文化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大兴安岭人,迟子建的小说散文大都植根于养育她的这片土地和森林。大兴安岭文化是黑龙江开发建设文化的第三座高峰。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