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是一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城市,也是一座人文历史积淀丰厚,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人口280万,辖10个县(市)区。牡丹江是沿边开放城市,东部与俄罗斯滨海边区接壤,边境线长211公里,距俄罗斯海参崴248公里。有4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1200万吨、过客能力200万人次,是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物流节点城市。牡丹江是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世界第二大火山堰塞湖—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镜泊湖、唐代渤海国遗址等自然和人文景观450多处,2007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牡丹江的产业特点是,一产有特色,域内“九分山水一分田”,是“中国食用菌之乡”,境外农业发展到15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6年居黑龙江首位。二产有基础,计划经济时期是综合性工业城市,门类齐全,现在正在调优结构,汽车配套、造纸、化工、木材加工等产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轮胎460万套,汽车空调居全国第二位,卷烟纸产量8万吨全国最大)。三产有规模,三次产业比重为16.7:33.7:49.6,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600万人次,总收入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外贸有潜力,在全国全省提升沿边开放的格局中,正在打造面向东北亚的沿边开放先导区,对外贸易额达到106亿美元,年进口俄罗斯木材800万立方米,对俄贸易占全省近60%、全国近15%。2008年,全市GDP和财政收入在2007年实现“双四”(GDP400亿、财政收入40亿)基础上突破“双五”,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1亿元、增长14%,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5亿元、增长27%。一季度,GDP增长11.3%,财政收入(不含绥芬河)增长2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1%。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挖掘文化底蕴、强化文化建设。牡丹江历史悠久,商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息,是满族祖先肃慎及其后裔繁衍生息的地方,唐、辽、金、元、明、清历代均曾管辖此地。境内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是我国盛唐时期地面建筑遗存保留最丰富、布局最完整、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古都遗址。牡丹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锻造出马骏、杨子荣等英雄儿女,留下林海雪原、八女投江等英雄故事;牡丹江曾创造出轰动全国的“牡丹江文化现象”,培养出了蒋开儒、宋青松、车行等一批文化精英,创作出了《毛泽东在1960》、《邓小平在那个春天》等一批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梅花奖和金狮奖的精品佳作,谱写出了《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常回家看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好日子》等一批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精典歌曲。近两年来,我们通过开展人文精神大讨论、同一首歌走进牡丹江、激情广场大家唱走近牡丹江、对俄对韩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和活跃了牡丹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的精气神,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凝聚力和人气指数。
牡丹江始终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一是以培育产业化集团为目标,积极推进新闻传媒业改革。1999年,先后成立了牡丹江广电集团和牡丹江报业集团。2004年5月,通过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广电集团和报业集团合并组建了跨行业、跨媒体的新闻传媒集团,被业界称之为牡丹江模式。通过广播电视局与集团政企、政事分开等一系列产业化、公司化改造,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成为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四自”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成为主业突出、产业多元、机制创新、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文化企业。通过跨行业扩张、跨区域扩张、跨媒体扩张,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实现产业和资本扩张的不断推进,构建了以广播影视动漫制作、广告、网络及延伸业务、出版印务为主,以网站运营、公共信息服务、技术经营、传媒教育、文化旅游和快送饮品为辅的关联性强、重点突出、资源利用率高、后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格局。2006年,新闻传媒集团被列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8年,新闻传媒集团固定资产已达2.1亿元,产业经营收入1.84亿元,纳税连续四年过千万,成为我市纳税大户,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改革发展走在了全省各地市前列。二是以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深化专业文艺院团改革。2008年,将市京剧团、评剧团、艺术剧院和艺术学校整合为牡丹江市文化艺术中心,在实现土地、房产、设备、技术和艺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面向全省公开聘任5名领导班子成员,推行了中层干部任期制比选和全员竞聘上岗,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改革,打破过去“大锅饭”的分配模式,将工资活化,根据职务、角色轻重、演出场次、收入业绩等进行分配,对一线专业岗位,尤其是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给予特殊奖励,实现由“养人”向“养事”转变。目前,市直14家国有文化企业全部进行了改制,改革后的各院(馆)艺术创作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牡丹江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采取工程化、项目化推进方式,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实力。充分发挥新闻传媒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扶持了动画软件、中俄信息合作、旅游纪念品、民间艺术品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其中,动漫制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6集自主创作生产的动漫连续剧《青果校园》于2008年8月20日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黄金时间播出,《棋圣聂卫平》、《中国虎》等动漫连续剧正在创作生产之中。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的手段,大力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其中,牡丹江和音乐器有限公司与美国著名的乐器经销巨头哈沃库公司合作经营,生产“艺飞”牌小提琴出口到美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累计创汇9000多万元人民币。穆棱悉达木业业已形成人物、动物、古典车马、古典船舶、欧美风情小建筑、古典桥梁等15个系列、100多个木制工艺品生产种类,并且以30至40个品种的幅度逐年递增,产品全部实现自主设计。现在悉达木业已取得32项国家专利,部分专利正在申报之中,产品已远销日本和欧美广大地区,2008年销售收入实现1000万元。为扩大牡丹江艺术品生产和交易规模,启动牡丹江旅游纪念品商城一期建设项目,形成经营面积8100平方米旅游纪念品批发零售市场,总计容纳商户200余家,为全市近百家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提供展示销售平台。此外墨龙轩木刻、渤海刺绣、冰雪画、肖型字画等一批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艺术品生产项目正在孵化之中。
牡丹江将围绕弘扬城市人文精神,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切实提升文化软实力
在今年初的市委全会上,市委书记徐广国提出“借鉴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挖掘牡丹江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发展”,我们将从更高的站位上,审视、谋划和推进牡丹江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