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农垦红兴隆分局粮食增产4.2亿公斤创历史最高
2009-10-20 09:42:4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陆书鑫 周绍斌 井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金秋的北大荒,稻谷飘香。在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农业部玉米高产攻关示范田里,金黄的玉米均匀整齐列队,每株上尺长的双穗探头下垂。“今年夏天,李克强副总理来红兴隆分局考察时看的就是这片地。”种植户张军高兴地说:“今年春季干旱、夏季低温寡照多雨,但精准的匀播技术,让我的玉米一亩保苗达到5000棵,还结两个棒,最少能打上1000多公斤。”

  9月27日,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农业局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这个分局粮豆实割实测总产量为63.4亿斤,刷新了2008年55亿斤历史最高纪录,增产幅度8.4亿斤。

  红兴隆分局的粮食产量连年攀升。五九七农场水稻最高亩产已达到1814斤,领先世界水平;八五二农场荣登垦区旱田作物高产攻关六项榜首。如何在高起点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分局以“三个调整”为抓手,以“三个推进”为切入,以“一个整理”为突破,创造了新的增产奇迹。

  “三个调整”即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科技种植模式、调整农机化力量;“三个推进”即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业精准化、社会服务化进程;“一个整理”即整理土地,提高使用面积最大化。今年分局将粮豆种植面积调整为632.2万亩,其中玉米与水稻高产高效作物面积为466.5万亩,比去年增加了71.2万亩。推广农业、农机各十项新技术,新引进数字化、智能化机械75台套,精准化农业机械存量达到475台套,辐射面积180万亩。

  全局现代农业机械保有量已达到14万台,总动力141.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5%,旱田机械化率达到99%,玉米和水稻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普及推广机械匀播技术,使播种均性合格率由不到20%提高到95%,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小麦实现4天播完,大豆和玉米实现一周播完,水稻在5月25日前全部插秧完毕。对边角隙地、大地头、大濠边、小池田等进行整理,新增加播种面积26.3万亩。

  为了挖掘单位面积粮食生产能力,分局投资9137万元,开展了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的土地治理工作,治理面积7.2万亩,其中旱改水田0.4万亩、老水田改造3.55万亩、旱田治理3.2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5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3.08万亩。同时,投入资金4464万元,加强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实施了12个农场、4个作物、20个高产创建项目,首次实现了农场全覆盖,项目区内新增优质粮食产量1573.7万斤。

  由于耕地达到秋季一次复式深松35~50厘米整地标准,形成了天然的蓄水库,春季全部实现不动土播种,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采取世界最先进的芽种匀播技术,提前10天适时早播,“秋水春用,春旱秋防”,保证了青苗率,延长了生长周期,有效地提高了抗灾能力。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玉米采用芽种匀播技术后,保苗株数由原来的3500株增加到5000株,且株距均匀整齐为20厘米,确保了“吨粮田”目标的实现。八五二农场小麦在精准化农艺措施下耕种,苗齐度平均提前7天,加之大农机整地质量标准高,墒情保持良好,有效地抵御了旱灾和低温冷害的侵袭,1060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944斤,为垦区最高纪录。

  分局依托21个固定监测网点,对六大作物病虫害进行监测,共发出6次警报,对水稻潜叶蝇、负泥虫、大豆细菌性褐斑病等进行了准确测报,有效防治虫害发生面积379.1万亩和病害发生面积388.2万亩。同时,为了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创新技术合成施用方式,将大型节水喷灌、分层施肥、化控等20余项技术进行套装使用。八五二农场大豆在旱情还不明显时,提早进行大型节水喷灌防旱、分层施肥壮苗和化学促生长技术,使苗期加快了生长抗旱能力大大增强;在持续低温时,又采取化控措施抑制生长,通过分层施肥来促进籽粒成熟,实现亩最高产量达到600斤。农业科技的套装使用,使水稻统供芽种、玉米大垄垄上覆膜、测土配方施肥、水旱田匀播、旱作滴灌等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实施面积1679万亩,增加粮食产量8.4万吨,实现节本增效2亿元。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