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1日讯(王芳 于敏 记者高长利) 作为大兴安岭国有林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新林区委把科级干部竞争上岗作为改革的重头戏,释放干部潜能,激发发展活力,实现了镇场改革干部“软着陆”。通过竞争上岗,全区镇场科级干部减幅达35.16%,人员精简幅度达到74%。
破除思想误区,搬掉干部终身制的“铁交椅”。新林区通过召开动员会、专项工作推进会,座谈会等形式,深入细致地做好科级干部的思想工作,淡化干部对职级、身份的意识,消除干部坐着铁交椅不让,对区(局)存在严重的依附心理,使他们普遍认识到科级干部竞争上岗是势在必行,大势所趋,积极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建立起了“人员组合最优化、工作效率最大化”的良性循环人才使用机制,打破了过去由组织选派的做法,对镇场59个科级岗位实行全员竞岗,让干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开竞争,进行重新“洗牌”,实行“双向选择”,为“能上能下”机制的灵活运转扫清了障碍。
科学设置职数,扫除政企不分管理体制的“绊脚石”。本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按照改革后林场机构和职能设置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通盘考虑,科学设置职数,分批消化职数。今年以来,在对干部交流调整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逐步消化林场领导职数,针对镇政府即将撤销的实际,对年轻有为、工作热情高、综合素质好的塔尔根副镇长调整到团委任书记一职、对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党务工作的大乌苏副书记通过“直推差选”的方式,调整到组织部任副部长。鉴于驻场资源监督站的撤销,将翠岗、富林资源监督站站长调整到区人大、区防火办任职。对镇场党政正职进行了重新调整,配齐配强了党政一把手,大大减轻了改革带来的压力。在减少镇场干部的基础上,又对林场科级干部的职数重新核定,改革后,将全区镇场原有的104个科级职数缩减为64职,减少了44个,减幅达40.74%。
进行有情分流,化解干部工作生活之忧的“心头结”。坚持“先开渠、后放水”原则,进行“人性化安置”,做到无情竞岗,有情分流。通过因身体和年龄原因提前离岗安置15人;通过选派优秀干部到招商引资企业、到境外采伐办工作安置5人;通过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干部转岗创业,有8人主动组建生产作业队;转到股级岗位4人。通过以上四种途径,共分流科级干部32人,保证了林场改革的平稳过渡。
通过竞争上岗,全区镇场科级干部减幅达35.16%,人员精简幅度达到74%。彻底解决了林场机构臃肿,科级干部多,管理人员多的弊病。竞争上岗加速了林场改革的进程,初步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为主的转变,全区共建立宏图等9个公益型林场,有效减缓了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使森林开始得以休养生息;职工收入由靠企业、靠林场为主向靠个人、靠自营为主转变,减缓了就业压力,职工收入明显提高,截止目前,各林场组织管护人员搞特色种养业、林下资源采集业增加收入,使人均年收入提高到1.5万元。竞争上岗也增强了发展活力,矿产开发、林木产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境外采伐四大产业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平衡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位居全地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