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大庆退休女工张连芳:49个孩子的“妈妈”
2009-11-02 11:05:39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49个孩子的“妈妈”张连芳。东北网记者 高雷摄
  东北网11月2日讯 题: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代表人物系列报道之二——张连芳:49个孩子的“妈妈”

  记者 高雷

  在大庆龙岗小区,有这样一位退休女工,人们都叫她“神医”、“活雷锋”,而在49名青少年的心中,她则是“妈妈”。

  她叫张连芳,今年60岁,是大庆油田退休职工。1990年起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免费在家办班作心理咨询、后进转化等工作,先后挽救后进青年120多人。

  1985年,张连芳因工负伤,两手只剩下四个指头能活动,脑部缝了110针,右眼失明。她给五岁的女儿留下遗书,打算悄悄结束自己的生命。聪颖的女儿在读到母亲的遗书后抱住她痛哭,母爱把张连芳从死亡的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张连芳重新开始学习生活。手没了,她就用脚、用牙,从不行到行,从不会到会,她奇迹般地实现了生活自理。

  当看到孩子站在全校大会的讲台代表新生发言时,她感到了生命中有一股奔流飞泻的冲动。她想为更多的孩子讲课,于是开办了教育班,一办就是十几年。孩子送到她的班里,学习她编写的形象化认字教材,很快就能认识许多汉字。

  张连芳办早期教育班分文不取,令很多人不解。张连芳却很坦然,她说,吃水不忘打井人,如果没有党的关怀,像她这样的残疾人将会面临悲惨的命运。“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为社会、为群众做了多少。”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随之提高,很多青少年患上了心理疾病。张连芳主动上门,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子女,为他们织毛衣、买本买书、陪孩子们看病、开家长会,讲做人做事的道理。

  1995年冬季的一天,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张连芳突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一位学生家长来找她,说他家17岁的儿子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每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见人、不上学,头发长得蒙住了眼睛,而且有自杀的迹象。张连芳闻讯后二话没说,急冲冲地去看望孩子,鼓励他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当起了孩子的“妈妈”,每天陪他学习,开家长会,看病,用仅有的四个指头给他织毛衣、毛裤,给他买喜欢的篮球……几年下来,孩子变了,开朗了,有笑声了,考取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毕业后工作非常优秀。

  “丢东西找警察,有困难找干妈。”张连芳的第二十个“儿子”是一个外地打工仔,姓毛,今年20岁,父母离异。张连芳去治牙时,看到他满脸愁容,就主动同他聊天。当得知他的身世后,看到他的被褥又脏又破,她就买来了新被褥。小毛抱住她哭了,说:“你就是我的亲妈,以后我就叫您老娘吧。”从那时起小毛经常去张连芳家,有困难、缺钱,她都会尽力帮助他。

  从1990年开始至今,先后有49个孩子成为张连芳的“儿子”。每每看到“儿子”们走进大学校门或走上工作岗位时,她的心里都非常充实。

  从1995年起,媒体多次报道张连芳的事迹,找她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到大庆打工的青年生活上有困难,没有路费了,开店钱不够了,都主动上门找她,张连芳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

  静下来时,张连芳常常思索,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更有意义?命运就像一只小船,人生虽然给了她躯体的缺憾,她要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铁一般的意志去驾驶。“我一定坚守诺言,只要有一口气,只要有人需要我,我就一直做下去。”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