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5日讯 佳木斯市郊区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五类学习小组”,切实增强了集中学习的实际效果。
一是成立炕桌学习小组。采取“炕桌小课堂”学习方式,以村为单位划分了“炕桌”学习小组176个,把居住邻近的党员组织起来,指定责任心强的党员骨干负责召集,文化程度高的党员负责领学,采取农忙时自学、农闲、雨休时集中学等方式灵活开展学习。
二是成立行业学习小组。依托特色党小组,把从事同一行业的党员分别组成生产车间、种养殖等学习小组,全区共成立养殖学习小组98个,种植学习小组101个,非经济组织学习小组23个。同时,按照“主动、小型、业余、实效”的原则,将学习培训课堂设在车间、大棚、田间地头、养殖大户的家中,通过让党员技术骨干、种田能手、养殖专家现场讲解先进技术,使广大农民党员在学好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掌握了农村实用技术。
三是成立流动学习小组。通过“定专人、定职责、定时间”的方式,选派党员与外出流动党员组成“一对一”流动学习小组371个,并采取“四个一”措施,即:向每一位外出流动党员寄一封信,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向每名外出流动党员寄一份学习资料,为外出流动党员进行自学提供条件;各支部书记亲自给每位外出流动党员打一个电话,征求他们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每位外出流动党员写一份心得体会寄回村支部,掌握外出流动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有效地增强了学习效果。
四是成立帮扶学习小组。采取“一帮一”和“一帮多”的形式,选派出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党员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结成帮学队子438个,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同时,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电教播放收看活动,切实解决了知识水平较低党员的学习问题。
五是成立活动学习小组。根据中小学特点,做到“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提高”,在教师中开展“校本培训”、“菊花杯”赛课等活动20余次,参与活动的党员教师达500余人,同时,还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了“奉献一堂优质课、撰写一篇优秀论文、制作一个优质课件、出一份优质试卷”的“四个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提高了业务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