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创新方式抓学习扎实推进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2009-11-05 13:59:58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5日讯 新林区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各参学单位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进一步突出“践行科学发展、打造富民先锋”主题,创新学习方式,强化分类指导,保证了学习效果和参学率,使广大基层党员打牢了践行科学发展观思想基础。

  创新三种模式。一是实行“5+2”学习模式。学校党组织针对党员教师授课时间不一致,难以集中学习的实际,采取“5+2”学习模式。即:工作日挤一点、双休日占一点,工作时间自学、休息时间集中学的方式进行学习,有效解决了“集中学习难”的问题。二是实行“白+黑”学习模式。非公党组织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实行“白+黑”学习模式。即:白天班前班后集中学,晚上自学。从而保证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实行“送+帮+寄”学习模式。社区党组织针对社区党员成分复杂的实际,采取“送+帮+寄”学习模式。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原因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开展“上门送学”,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党员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结对助学,对流动党员采取邮学、寄学、电话督学的方式,保证了社区党员的参学率达到了100%。

  活用四种方法。一是“家庭支部领学”。各社区党组织充分利用家庭党支部便于集中、便于开展活动的优势,采取播放电教片、自编板报等形之有效的方式开展学习。73岁的新林镇第七家庭党支部书记张子良在自家的门外挂了一个小黑板,将科学发展的实质、内涵、要义、要求及时事动态写在黑板上,每两天更换一次学习内容,既起到宣传作用,也便于周边党员随时了解和学习有关信息和知识。二是“网络互学”。区委开辟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网页,及时将工作动态、重要文件、领导讲话、活动简报、视频新闻等在网上公开,让党员干部方便快捷地学习。三是“园地带学”。各镇(场)在中心位置和人口密集的区域设立学习实践活动固定宣传专栏,开辟“学习交流园地”。目前已开辟宣传栏8块、创办活动园地2个。四是“典型引学”。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身边人、身边事作为学习实践的本土教材。选树了讲党性、比奉献的模范党员和抓产业、谋发展的致富典型84人;选树了抓落实、促发展的优秀班子和抓项目、重服务的先进单位等12个。近日,新林区第二中学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集体,校长王建一得到了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极大的激发了全区广大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

  办好三个课堂。一是“固定课堂”学得实。针对在职党员作息时间固定,便于集中的特点,各基层单位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组织宣讲与座谈讨论相结合,改变过去读报纸、念文件等灌输式做法,实行领导“研学”、干部“考学”、党员“议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帮助党员干部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固定课堂”做到了“五有五落实”,即有计划、有资料、有笔记、有心得、有记录;人员、教案、计划、时间、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流动课堂”学得活。各基层党组织将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区(局)“两会”精神等内容通俗化、形象化,以庆祝建党60周年文艺汇演、大合唱、演讲比赛、社区秧歌队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加以宣传,使他们学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三是“实践课堂”记得牢。全区各级党组织结合区委中心工作,坚持把“学习课堂”开设在项目建设一线、生产车间、特色种养基地、社区居民家中等,现场解决问题,彰显了活动的实践特色。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