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56个乡镇提前两年实现次高等级以上公路相连
2009-11-10 14:23:2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于林波 徐大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村民们自发地参与本村公路的路面施工。

  黑龙江新闻网讯 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三年来相继引进6个韩商投资项目,镇领导深有感触地说:“是海旧(海林至旧街)公路为我们引来了金凤凰。”

  随着今年最后一个乡镇——林口县三道通镇被打通,牡丹江56个乡镇全部被次高等级以上公路相连接,提前完成预定于2011年实现的任务,从而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历史性的跨越。

  抢抓机遇

  配套措施保驾护航

  自2006年起,牡丹江市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了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他们成立了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各县(市)、区分别成立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做到舍局部利益,保全局利益。

  为给农村公路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牡丹江明确规定了优化工程建设环境、征地拆迁和税费征收三个方面9条优惠政策。对各项政策中所有部门免收的费用,均折算成建设资金,计入地方政府自筹的配套资金,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中。各县(市)、区明确规定乡镇政府无偿为公路建设提供土、砂和石料的优惠政策。海林市出台由沿线乡镇结合小城镇和文明村建设,广泛发动群众出资备料,加宽过境路,并无偿承担石砌边沟和绿化任务的优惠政策,为农村公路建设创造优良的建设环境。


 

  合力攻坚

  同频共振破瓶颈

  牡丹江市本着“依靠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力量,坚持配套政策与资金投入相结合”的原则,除国家和省每公里补贴17万元外,还规定地方政策性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和地方受益乡镇投工投劳三方面建设资金渠道。

  各县(市)、区分别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减免了临时用工管理费、河道砂场管理费、价格调节基金等各项税费。四年来地方财政共投入2100余万元。对于交通量比较繁忙、建设等级较高的公路建设项目,地方政府还采取贷款等多种融资渠道建设农村公路,在自愿前提下,受益乡镇、村屯采用投工投劳的方式筹集资金。

  该市坚持“政府挂帅、交通操作、各方支持、群众参与”的组织原则。宣传建设农村公路的重大意义,将动员会开到村委会,将道理讲透到每家每户,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参与。

  “修公路也为咱老百姓修致富路,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宁安小北沟村80多岁的董玉柱老人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私房钱捐到村里修路。

  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农民以出车出工的方式,筹资82万元,备砂石料5万立方米,完成了总造价370万元的工程建设任务。有些村屯还自发地组织党员、干部,佩带标志,手拿标尺,监督材料数量和工程质量。在群众的积极配合下,近四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牡丹江没有发生一起因修路占用耕地、损毁青苗等现象上访的事件。

  严把关口

  “质量终身制”修建放心路

  牡丹江市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根据路网实际、综合考虑资金能力和交通量发展前景,采取宽基窄面、强基薄面的建设方法,在现有公路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充分发挥山区筑路材料丰富的地理优势,采用碎石土、水泥稳定风化砂做筑路材料,就地选材,既节约建设成本,又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为把每一条路都修成放心路,该市采取了6项保证措施。在项目招投标中严格资质、资信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四年来,全市811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在市政府重点工程跟踪效能监察办公室监督下进行了公开委托招标,避免暗箱操作。

  该市建立施工单位自检、驻地监理办主检、分指挥部全检、总指挥部随检、省推进组抽检、场外群众监督检查、新闻媒体监督检查、审计检查的八道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同时,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廉政合同》,防止工程建设中腐败现象的发生,落实质量终身制,层层签订工程质量责任状,哪个项目出现问题,就追究哪个项目的责任。多措并举使全市农村公路实现了建设一条、优质一条,交工一条、满意一条的目标。


 

  共建自养

  条条新路助推经济

  2006年至今,牡丹江市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达到21亿元,今年全市56个乡镇全部实现次高等级以上公路相连接,占乡镇总数的100%;全市887个行政村将有850个行政村实现通硬质路面,占行政村总数的96%。

  农村公路建成后,相关部门在项目竣工验收时,邀请各村委会主任参加验收,验收合格后,由村委会签字接养,使村级公路的养护得到了落实,共同营造了共建自养的良好氛围。

  牡丹江市农村路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功能的全面提高,彻底改变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运输通道不畅状况,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为农民增收开辟了致富路。

  宁安市马河乡依据修建宁马公路带来的交通便捷优势,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新建了5000亩农业高效园区,大棚蔬菜发展到400栋,总面积15万平方米,农民年收入达300万元。今年的东村林场——大烟囱沟公路建成后,拉动了牡丹峰自然保护区旅游经济,预计年可新增游客3000人次,旅游增收100万元以上。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