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希望工程在黑龙江实施近20年来,直接受益的少年儿童达近百万名。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
![]() |
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等项目,给农村学生带去了快乐。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
东北网11月19日讯 (记者 印蕾) 在全国希望工程实施20年之际,黑龙江省希望工程也走过了18个春秋。记者从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了解到,截至目前,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募集资金2亿元,在龙江大地上建成希望小学676所,资助全省农村贫困地区16.61万名少年儿童重返校园。
1992年10月,黑龙江省青基会开始实施希望工程公益项目。通过募集民间捐款,设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少年儿童重返校园;资助乡村小学改造危旧校舍,援建希望小学,以实现“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的使命。
1993年5月,哈尔滨市三棵针牙膏厂捐建了全省第一所希望小学——绥化市兰西县榆林镇林森希望小学。截至目前,龙江希望工程在全省78个地、市、县的农村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676所,直接受益的少年儿童达近百万名。希望小学的援建,使贫困地区校舍危房面积平均减少79.5%,校舍面积平均增加47.2%,操场面积增加75.4%,课桌椅配齐率和教具教学仪器配齐率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生数量平均增长22.1%,教职工数量平均增加16%,教师队伍的质量有明显改善。时至今日,希望小学已经成为边远乡村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援建项目。图书室、体育园地、电脑教室、电影设备、校园歌曲等希望小学文化项目,给农村学生带去了学习的快乐。同时还为2600余名希望小学教师提供了培训和学习实践的机会。希望工程实施地区的儿童失学比率由1992年的3%下降到2008年的0.22%,协助政府完成了“两基”工程的覆盖率。希望工程对受助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已经小学毕业的受助生中75.8%上了中学。
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谷为表示,未来,我省希望工程关注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和资源,继续在教育领域扩大资助服务规模;通过广泛地社会动员和社会倡导,尽最大努力改善农村儿童上学环境,激励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同时要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服务项目机制,传播社工理念,倡导新的公益捐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