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一件件珍贵的出土文物,一处处历史遗迹的景观,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带领观众穿越了时空隧道,将齐齐哈尔两万余年的历史文化尽收眼底。
2006年,齐齐哈尔博物馆设计建设了大型基本陈列,嫩江文明的述说——齐齐哈尔历史文物陈列。在近万件馆藏中选出了1200余件精品文物和360幅珍贵历史图片,复原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景观,运用独特的、现代的艺术手法,紧紧抓住齐齐哈尔历史文化特征,突出重点、揭示深度、深化内涵。陈列充分展示出齐齐哈尔历史文化中典型文物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展现了齐齐哈尔二十年来的考古成果以及黑龙江本土文化及东北边疆土著民族文化的结晶,拉近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交流,使观众在现代化的艺术氛围中获得强烈的历史性感受。
陈列文物丰富、地域特征鲜明,凸显了历史的独特魅力。展览内容共分四个部分,嫩江流域灿烂的古代文化,重点展示齐齐哈尔的旧石器晚期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原始农业、精美的手工制品、葬式与习俗及各民族的融合与演进。契丹女真人的故乡,详细介绍了齐齐哈尔辽金时期历史文化,重点展示了三个国家级保护遗址——辽代塔子城遗址、金代蒲峪路故城址、金界壕边堡。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记载了齐齐哈尔作为清代的政治军事重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打响武装抗战第一枪,陈列内容通过“江桥抗战”,反映了齐齐哈尔市人民怀着满腔热忱,投身于抗日救国,直到解放战争胜利。
陈列吸取了一些地市级博物馆的历史陈列中内容单薄、陈列简单的教训,在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上进行了大胆突破和创新。在展览内容文字上,近百万字被压缩到20万字;根据不同的形式需要,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合理、恰当地采用了现代化的手段,在江桥抗战的大场景中部分采用了声、光、电及影像、语音说明等烘托气氛和效果;采用了感应式背景音乐、枪炮声音模拟等,调动和调整观众情绪。此外,陈列根据各部分内容需要设置了2个专题的音像播放系统和多处文字资料查询系统,使展览内容动静交融,互为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展览的信息量。
该陈列展于2006年8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即在全国第七届“十大精品陈列”评选中荣获唯一一项“最受观众欢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