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阳明区初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六大产业体系
2009-11-27 16:31:2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岳云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牡丹江市辉鹏实业化工有限公司引进的新型工业硅冶炼炉。东北网见习记者 岳云雪摄 

牡丹江市阳明区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包装车间。东北网见习记者 岳云雪摄 

  东北网11月27日讯 (见习记者 岳云雪)牡丹江市阳明区发展城区经济的轨迹起步于市场经济,成就于老工业基地振兴,壮大于“大牡丹江、新牡丹江”建设。记者团26日参观了牡丹江市阳明区,并深入采访了阳明区重点扶植企业。阳明区在城区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把发展的脚步向乡镇延伸,并充分利用牡丹江市对俄经济技术开发区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北区坐落于区内的优势,围绕“工业立区、商贸兴区、招商强区”这一发展战略拓展,效果显著。

  阳明区10年飞速发展

  阳明区始建于1970年,位于牡丹江市区东部,是牡丹江市的东部门户,地处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重要节点。中国华电牡丹江第二发电厂、北车集团牡丹江机车工厂等众多中省市直大中型企业以及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省级对俄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在区域内。

  1994年,阳明区在全省率先辟建了民营科技企业政策性园区。1997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民营科技示范区。2006年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机制,创新发展措施,凝聚发展合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亿元,同比增长28%,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综合经济发展指标监测连续两年位于牡丹江市县(市)区前列,四城区首位。

  经过10余年的努力,尤其是近三年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初步构建了生物医药、硬质材料、机械加工、建筑建材和汽贸物流五个主导产业,形成了670余户的民营企业群体,培育友搏药业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户。

  大力扶植重点企业发展工业阳明区位于牡丹江市区下风口,具有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工业是全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工业是阳明区的立区之基,商贸是富区之源,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最佳途径。为此,区委、区政府确立并实施了“工业立区、商贸兴区、招商强区”三大发展战略在工业经济发展上,注重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打造“三个基地”,全国硬质材料基地,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最大的汽贸物流基地,全市先进的石油配件制造加工基地。

  阳明区为引进企业实施“一条龙”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在办理各种证照时遇到困难,派专人在市行政审批大厅的各窗口前进行“蹲点式”服务,切实做到又快又好,免去了企业的诸多麻烦。同时,为使落户的企业做大做强,区委、区政府对重点骨干税源企业实施挂牌服务,方便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辉鹏实业有限公司经理告诉记者,辉鹏实业有限公司是阳明区大力扶植的重点企业之一,与日本三菱株式会社合资合作以生产工业金属硅为主的企业,在金融风暴前期因资金困扰迟迟不能点火生产,阳明区区委、区政府跑市进省积极为企业筹措资金,通过新创新担保公司为企业贷款1000万元,在阳明区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于今年8月正式点火生产。目前,企业产销两旺,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

  发展第三产业 发挥潜在优势

  阳明区在发展第三产业上,注重发挥后发优势,构建具有阳明特色的商贸、物流新格局,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坚持全党抓招商、重点抓项目的工作思路,拓宽了招商渠道。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初步形成了以工业税源为主体,以三产税源和总部、结算经济为两冀的“一体两翼”税源构架。汽贸产业异军突起,今年1—10月份,整车销售就突破1.2万台,增幅达60%,在汽贸产业的拉动下,全区第三产业全面提升。

  据了解,目前,阳明区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硬质材料、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石油机械配件、木材深加工和现代汽车物流等六大产业体系,为阳明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