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大齐”打造新增长极 已启动建设29个园区
2009-12-11 14:12:2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玮 杜怀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工业有限公司ERJ145支线客机生产线。记者 郭俊峰摄

  

 

  黑龙江新闻网讯 哈大齐工业走廊,如同一条大动脉横跨黑龙江省腹地。千里冰封扼不住其咚咚跳动的脉搏,万里雪飘挡不住其滚滚流动的血液。

 

  走过了4年的风雨历程,年轻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正在一天天成长、壮大。在这片昔日的盐碱地上,发展的力量在汇聚;在这片今朝的创业沃土上,奋进的精神在升华。

  截至今年9月末,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建设29个园区,累计开发面积105.79平方公里,其中今年新增开发面积9.67平方公里;累计开工项目894个,其中今年新增开工项目147个;累计竣工投产项目580个,其中今年新增竣工项目110个;累计完成投资621亿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8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67亿元;投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8%。


 

  地位陡升

  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

  从省会哈尔滨,到石油之都大庆,再到重工业城市齐齐哈尔,绵延200多公里,正在上演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发展大会战。在过去,交通沿线的两边辽阔而苍凉。在今天,辽阔依然,苍凉不再。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果断战略举措。2008年,哈大齐工业走廊被定位于黑龙江“八大经济区中”的龙头地位,正式成为黑龙江省一大增长极。

  无论是启动之初,还是加快发展之时,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时刻关注着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情况。高端决策,现场调研,走访企业,牵线搭桥。领导们的身影不时出现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筑工地、厂矿车间。他们身体力行,通过一项项强有力的举措,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力促哈大齐工业走廊早日登台阶,上水平,见成效。

  为了支持哈大齐工业走廊快速发展,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用地政策、财税政策、科技与人才政策、投资政策等。黑龙江倾力打造投资洼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此兴业。

  今年10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33号文件指出,要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将哈大齐工业走廊、沈阳经济区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成国内一流的现代产业基地。哈大齐工业走廊由此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

  “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哈大齐工业走廊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办副主任彭介林说。

  “哈大齐工业走廊为什么会成为黑龙江八大经济区之首,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摆在那里。”彭介林说。哈大齐工业走廊沿线是我省最重要的经济区域,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土地资源、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和较强的科技人才优势。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定位,就是依托这些优势,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区,全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先行区。

  哈大齐工业走廊,集聚着改变黑龙江命运的巨大能量和希望。

  哈大齐工业走廊数字链接

  规划调整

  实施重点突破

  根据依托优势、突出重点、完善功能、错位发展的原则,哈大齐工业走廊确立了优先打造一个核心示范区和五个重点园区的思路。按照规划,呼兰河工业园区为核心示范区,由省、市、区共同规划建设。同时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市按照20~30平方公里的区域,肇东、安达按照1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各确定一个重点发展的园区,省里在扶持资金和引进项目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哈尔滨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庆以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产业为主,齐齐哈尔以装备制造为主,而肇东和安达则以农副产品加工、轻工业等产业为主。

  哈大齐工业走廊由全面推进改为重点突出,全力打造新的“5+1”示范区,就是要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形成亮点,扩大效应。

  2008年11月,省政府下发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核心示范区和重点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上给予5年的财政贴息。

  今年以来,走廊内各园区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园区,形成一个个熠熠闪耀的亮点。截至目前,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内投资额超过亿元的项目达70余个,超过5亿元的项目达到15个。这些项目可圈可点,比如,哈尔滨项目区航空汽车产业城的一汽集团哈尔滨轻型车厂总投资额12.35亿元,建设年产10万辆轻型卡车整车、10万个车架、5.5万套车桥的搬迁改造项目;大庆项目区大庆炼化公司投资12.4亿元、年产5万吨的聚丙烯酰胺项目,大庆菊芋工业园投资23亿元加工菊粉、果糖及生物能源产业项目;齐齐哈尔项目区铁锋园区总投资11.5亿元的腾翔铸锻造基地项目等等,这些项目支撑起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钢筋铁骨,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强大引擎。


 

  打造新的增长极迎难而上披荆斩棘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哈大齐工业走廊面临挑战。彭介林说,“哈大齐”虽然有许多大企业,但缺少像海尔、联想这样的地方大型企业,影响谋划包装承载大项目的能力。它需要规模大、能力强、机制灵活的市场主体,急需发展地方的项目。还有,由于哈大齐建设时间比较短,园区之间还存在着产业趋同的现象。同时,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破解。事实上,产业聚集廊带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遵循园区和廊带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至关重要。急不得,当然也不能等。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慢了就意味着被边缘化。

  彭介林说,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就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集中力量,实行局部突破,重点抓一个核心示范区,五个重点园区,在体制机制上,招商引资上,项目建设上,在优化环境上,由“5+1”6个园区尽快取得突破,然后带动园区取得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三年,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将不断加快,体制机制将不断创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凸现,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彭介林对此信心满怀。他算了一笔账:近年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已完成蓄势积能,每年将以20%的速度往上递增,而且国家还不断给予支持,这是哈大齐最基本的产业优势;中央和地方企业的重组联合已露出端倪,现在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国务院33号文件的支持下,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的参股、重组联合迈开了新的步伐,为走廊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大庆120万吨乙烯并线改造的完成,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里程,这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点;企盼多年的由农业大省向食品大省的迈进要有新突破,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我省合作意愿强烈,明年要建一批大型的综合加工的粮食企业,通过和这些大企业的合作,未来3年我省粮食深加工将迈上一个大的台阶。经过未来3年的建设,哈大齐将是一片新的天地。

  作为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排头兵,或许哈大齐工业走廊距离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梦想还有距离。然而,它正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