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1日讯(记者 高雷) 黑龙江省卫生厅坚持从解决群众最盼、基层最需、加快发展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全力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历史因素影响而跌入低谷的1978家基层医疗单位重新焕发了生机,惠及全省60%以上人口。
记者从黑龙江省卫生厅了解到,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历史因素影响,黑龙江省有998家乡镇卫生院、833个社区卫生中心和147家民营医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源不足、基础薄弱、管理滞后、缺乏活力、群众不满意等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服务对象占黑龙江省总人口的60%以上。省卫生厅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发展的难点作为指导的重点,坚持从解决群众最盼、基层最需、加快发展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全力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这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走出了低谷,重新焕发了生机。
破解人才“瓶颈”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服务能力
为解决基层卫生人才引进难、留住难、成长难的问题,黑龙江省卫生厅采取“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实施“千名医学大学生进县城”工程、 “万人培养计划”、 “万名卫生技术人员双向转移”等,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另外,今年采取省里统一招聘、计划派遣、定向培训、带编上岗的方式,为黑龙江省64个县(市)统一招录了1000名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经过省卫生厅统一培训后平均分配到各个县(市)的医疗卫生机构。这种大规模的、从上至下的卫生专业人才引进模式在黑龙江省历史上尚属首次。
黑龙江省卫生厅在积极争取国家扩大内需和转移支付卫生建设项目的同时,今年又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165个,新建社区卫生中心83个,总投资超过2.7亿元;同时积极争取发展外援,获得世界银行贷款389万美元、英国政府赠款46万美元支持我省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年初还筹资6400万元,为599个乡镇卫生院装备了医疗设备;下半年,又利用国家项目资金,按照每个乡镇卫生院10万元、每个社区卫生中心5万元、每个村卫生室5000元的标准,配备了一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检查设备,极大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确立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功能和地位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是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问题的一项重大惠民政策,也是乡镇卫生院走出谷底、重焕生机的一个重大机遇。今年,黑龙江省卫生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实行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直补、县域内门诊统筹试点、推行参合农民优势补偿、扩大补偿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实行县域内“一证通”制度等等,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截至11月末,黑龙江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5.7%,比去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居于全国前列,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门诊和住院人数增长了3.4个百分点。
黑龙江省卫生厅还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依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两大阵地,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和地方各级政府配套,按照“全口径、全覆盖、全免费、全受惠”的原则,重点实施了为黑龙江省所有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35至59岁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农村孕妇补助增补叶酸、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和为城乡3825万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实施这些项目,一方面实现了国家医改政策的普惠性和可及性,另一方面也密切了群众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联系,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黑龙江省卫生厅选取了黑龙江省三分之一的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药物试点,配备和使用国家规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在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切实把药品虚高价格降下来,使群众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使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首先得以体现。
运用多种手段确保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科学健康发展
黑龙江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心乡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建设标准、功能定位、床位数量、科系设置、人员编制做出明确规定,并按照标准进行审核和检查,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规范化水平。同时制定了《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指导意见》,在吸引社会资本、扩充医疗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另外,对肇东市农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经验进行深入总结,并加以完善和提高,形成了农村卫生“三网四化五到位”管理模式的新思路,即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全面推行县乡医疗集团化、乡村管理一体化、村级卫生规范化、基层服务网络化,做到基本医疗保障到位、基本药物供应到位、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到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位、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到位,得到了卫生部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形势下农村卫生管理的最佳模式。总结推广鸡西市社区卫生发展的成功实践,形成了三级医院“伸腿办社区”和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转型建社区的发展思路,普遍实行社区卫生与城市大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极大提高了基层卫生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
同时,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杠杆,对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实行绩效考核,根据工作完成质量和进度,划拨不同比例的经费,进一步调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地促进了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
狠抓基层卫生形象建设提高社会满意度
一是实施“素质工程”。在学习调研过程中,着重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提升政治素质;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提升文明素质;以岗位练兵和科技创新为核心,提升业务素质;以加强身心修养为核心,提升健康素质,不断加强政治品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二是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加强全行业的行业作风建设,今年在黑龙江省卫生系统开展了以“医术好、服务好、形象好、群众满意”为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出台各项服务举措,全力打造卫生诚信品牌、技术品牌、和谐品牌,使卫生行业形象有了新的改善,人民群众感受有了新的变化,社会满意度有了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