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探访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我的烦恼,谁知道!”(图)
2010-03-04 14:44:0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万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力资源市场,返城农民工正在寻找就业信息。

  黑龙江新闻网讯 “80后”,“90后”,一个以二三十岁年龄段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被时代推到了发展前沿。目前,他们已占全国1.5亿外出打工农民工中的60%,大约有1个亿,是流动大军中的主力队员。

  与同样在城市打工的父辈们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不熟悉农业、农村和农民,他们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或出生成长在城市,对城市生活比对农村生活更熟悉,他们尤其渴望进入和融入城市社会。然而与他们的渴望相比,从制度到心理到具体措施,城市显然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心中之痛:孩子入学、看病难

  即便是在城市最繁华的道路上,随时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拥有市民身份的人和有着农民身份的人擦肩而过,你会分不清他们彼此的身份,但是,属于他们各自的标签却挂在他们内心中最显著的位置。

  在哈尔滨市经纬街一个居民院中,在重重高楼的包裹之中,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个由板棚改造而成的小平房,里面住着一户又一户的农民工家庭。

  这些家庭里的人都是“混迹”于市民当中的农民,他们的烦恼就是无法冲破与市民之间近在咫尺的那道玻璃墙。

  小马、建华、花财、小四,他们都来自安徽农村,都是亲带亲地到哈尔滨混生活的农民。

  他们以收购废品为主要工作。每天一大早,就蹬着三轮车,车斗拉着两三个孩子,先把孩子们送入附近的幼儿园,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们都很能吃苦,日子过得也很知足,挣得多的时候,还往老家汇钱买打麦机、康拜因。但这两年不同了,原本两元一公斤的纸壳,现在只能卖六角钱,虽说照样是白菜土豆馒头咸菜,开荤的时候也不少,但生活的窘迫还是显而易见。和市民一样,上学、看病和住房子等问题是他们心中的痛中之痛。

  这些家庭多数都两三个地生孩子,每到天暖的季节,一小群的孩子就在院里嬉戏玩耍,这是城里罕见的景观,地方不够就去邻院里玩,这些童稚的孩子不知道,他们的父母除了愁他们的吃穿,还为他们的入学看病犯愁。没有户口难以就近入学。没有户口眼睁睁地看着同龄的孩子都有了社会医疗保险,而他们看病却只能选择自费。


 

  追求生活:丰富多彩

  与上一代农民工急于找工作、求生存的心态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是把打工作为开眼界、找机会的方式。与父辈的“生存型”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多属“发展型”,打工赚钱养家,已不再是他们最主要的就业动机。

  在哈尔滨市人才交流市场,一家大型超市招收银员的招聘启事,引起了在城里长大的应小玲的注意。“我会电脑,这个工作很适合我,收入不错,一个月有1800元。”应小玲对记者说。不过,她马上补充,“我肯定不考虑去,钱虽然多,也稳定,但这样的工作吃‘青春饭’,到我年龄大一点,肯定被淘汰,为了以后的打算,我得找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工作,现在工资少一点没关系。”“爸妈都有自己的收入,他们不要我的钱,工资多少不是特别重要,我是想多尝试一些工作,多点见识。”

  追求的不同导致对身份的认同也不同。第一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就是农民,而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工人和城市人。身份定位的不同,导致他们行为方式、消费观念也不一样。与老一代农民工“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灰暗生活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要寻找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泡网吧、下迪厅、染头发、穿时髦服装,对攒钱并不十分看重。他们讲究的是“心随我动,率性自我”。

  面临困境:就业、婚姻之惑

  “经济接纳、社会拒入”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面临巨大的困境。由于没有户籍,他们就业受限制。来自鸡西市鸡东镇农民王春梅两口子,最牵挂的是被称为农民工二代的两个女儿。大女儿来城市已7年多了,曾在发廊打工,始终也没找到“正式”工作。同样是农村户口的女婿很能干,换过不少工作,但同样也没有“正式”的工作。“正式”的工作是他们一家人内心纠结的主要原因,其实,他们指的“正式”工作就是相对稳定的工作。

  婚姻之惑。王春梅的小女儿在长春做护士,让这个做妈妈犯愁的是,小女儿的身份直接影响到找啥样的女婿。王春梅说,女儿的长相打扮和城里人没有两样,也适应了城市化生活。但是,农民的身份还是让她们没有归属感,爱情与婚姻受限制,处于难以走进“围城”的困境。网络上曾演绎流传这么一句话:新生代农民工,“媒婆”喊你回家相亲。这正是新生代农民工婚姻面临困境的写照。

  也许,上述几个农民工的境遇不能涵盖所有农民工遇到的问题,但是,他们的问题却是所有农民工面临的共性问题。而所有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的身份被牢牢地钉在农民上,因而他们的生活与城市的繁荣与进步似乎毫不相干,而城市的发展却与他们的汗水有关,王春梅每天要清扫居民楼的20个单元,外加三个大院,她用汗水换来了城市人整洁的生活环境,却没有换来自己城市人身份的认可。

  随着中国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深入,改变这一切指日可待。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