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吴继水为组织上一句嘱托 替毛岸青保守秘密62载
2010-03-26 09:36:06 来源:大庆晚报网络版  作者:郑力 潘建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6日讯 他和毛岸青一起搞土改,为了组织上的一句嘱托,这个秘密保守了半个多世纪。

  一段往事要埋藏多少年

  3月25日,记者来到让胡路广厦小区,在一栋居民楼里,见到了这位老革命。 

  老人名叫吴继水,虽说已经86岁高龄,但精神矍铄。细一了解,记者才知道,老人经常锻炼,每天早上下6楼慢跑两圈,风雨不误,回来再做两遍五禽戏健身操,不嗜烟酒。

  记者采访了解到,吴继水老人在建国前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并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和成长。

  吴继水老人介绍,他在1947年参加黑龙江省克山县的土地改革工作,曾先后当过土改工作队队长,建国前夕,担任过区农委会主任。新中国成立后,老人还担任乡(区)长及乡(区)书记,县土产公司、食品公司、煤建公司、金属公司经理等职务。直到1985年,老人才从工作岗位光荣离休。2008年,吴继水老人听说黑龙江省克山县要修建毛岸青纪念馆的时候,他激动得彻夜难眠。应建馆工作人员的要求,他讲述了一个埋藏心底已久、不为人知的一段往事:老人当年,曾经与毛岸青同志一起搞土改工作。回忆起那一幕幕,老人唏嘘感慨不已。

  老人对记者说:“当年组织上嘱咐我,这件事不要对外人讲,一定要埋在心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一定要听党的话,所以,我对谁都没有说过,就连我的家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老人的大女儿在我市第三医院做行政工作,她和弟弟妹妹都不知道老人还曾经与毛岸青一起工作的这段往事,甚至连她的母亲都不知道,可见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忠诚。直到今年3月10日,克山县委的领导和博物馆的领导来到家中,给老人送来珍贵的纪念册和毛岸青同志的照片,家里人才知道真相。


  上级来个杨同志  我们同坐马爬犁

  由于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老人沉思了一会儿,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老人叙述得条理清晰,丝毫不乱,当时的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1947年冬,当时吴继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古北区做土改工作,时任古北区谷家甸土改工作组组长。一天,正在谷家甸工作的吴继水接到了上级通知,马上去赵申屯开会。谷家甸距赵申屯有20多里地,吴继水在赵申屯开完会后,时任克山县委组织部长的韩玉向他介绍了一位姓杨的同志,并说:“杨同志是上级派来指导土改工作的。”吴继水看了看杨同志,高高的个头,清瘦的面庞,器宇不凡,笑容可掬。杨同志主

  动伸出手来同吴继水握手,打了招呼。随后,吴继水与杨同志以及韩部长的警卫员刘志连同志三人,一同坐马爬犁往谷家甸方向赶去。

  北大荒的冬天嘎嘎冷,刮着大烟炮儿,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天气,冻得手脚像猫咬似的。吴继水和杨同志以及刘警卫员坐在马爬犁上,狗皮帽子上挂的全是白霜。但是杨同志似乎不畏严寒,一路上兴致勃勃地问吴继水土改工作的情况。

  吴继水向杨同志介绍了当地土改工作的进展,并告诉他:“谷家甸屯斗争形势极其复杂,这里过去经常有土匪出没,还有胡子来砸骨丁。”说到这里,吴继水问杨同志:“这里的斗争形势这么复杂,在这里搞土改你怕不怕?”杨同志马上回答说:“不怕,过去的斗争也是一样!”吴继水问杨同志来这里之前做什么工作,杨同志告诉吴继水,他来之前在莫斯科大学读书,毕业后回国。吴继水又问杨同志的父母是做什么的?杨同志告诉吴继水,他母亲为了革命,已经被敌人杀害了!当时吴继水还不知道杨同志的母亲就是革命先烈杨开慧同志。

  这时,拉爬犁的两匹马发出两声长长的嘶鸣,如同龙吟虎啸一般,在北大荒的原野上,被风送出很远。马鸣和着前进的爬犁声,再加上三位年轻人爽朗的谈话声,化作北大荒特有的景致。

  一望无际的雪地荒原,记载着老一辈革命家们奋斗的足迹!


  不会使筷子吃饭用手抓

  吴继水老人介绍土改斗争的时候,兴致勃勃,情绪激昂,仿佛一下子年轻了10多岁。

  老人介绍,当年克山县的土改有个著名的运动叫作“四十天运动”,在运动中开展减租减息、清算斗争、平分土地等工作。在这些天里,吴继水与杨同志同吃同住。当时吃的是小米饭,住的是农民老乡家的热炕头。

  吴继水老人记得最清楚的是,杨同志开始吃饭时不会使用筷子,开饭时用手抓饭吃,人们分析,可能是因为在苏联留学的原因,还不习惯使用中国的筷子。

  时任县委组织部长的韩玉发现这一情况后,就教他使筷子。吴继水老人把自己下乡工作加班发放的饼干留下来,给杨同志吃。

  杨同志也感觉到光吃干粮不解决问题,必须学会使用筷子吃大锅饭,只有和乡亲们真正打成一片,才有利于开展土改工作。

  吴继水老人十分关心杨同志的食宿,耐心教他使用筷子,很快杨同志就适应了农村的大锅饭。

  当时他们在克山县古北近一个半月,也是农村土地改革运动最艰难的时期,吴继水与杨同志每天坐马爬犁往返于各村各户,了解指导土改工作情况。吴继水是一身的农民打扮,杨同志开始穿的是军用大衣,后来也穿上了粗布的大棉袄,韩玉的爱人赵辉(后来和吴继水一起去滨河乡聚心屯搞土改)见到他说:“你真像个农民了!”

 


 

  杨同志就是毛岸青  主席派到东北锻炼

  随着接触,吴继水老人知道,这个杨同志的名字叫杨勇寿。但是吴继水仅仅知道,杨同志是上级派来指导土改工作的,留学苏联的大学生。

  一个多月的同吃、同住、同工作,吴继水老人发现,这个留学苏联的杨同志,虽说是个文化人,但是一点儿没有架子,心眼特别好使,为当时的土改工作出了很多好点子,这些点子很受当地乡亲们的欢迎。

  杨勇寿工作一段时间走了以后,吴继水与韩玉的爱人赵辉一起去滨河乡聚心屯(过去叫高太芳屯)继续搞土改工作,这时,时任县委组织部长的韩玉才和吴继水说了实情。

  杨勇寿原名毛岸青,毛泽东的儿子,留学苏联回国后正当日本战败(也叫光复)后,毛泽东为了让毛岸青体察民情深入了解中国土地改革的情况,特地派毛岸青来东北到农民中去锻炼。当时东北局行政委员会主任李富春把此项任务交给了黑龙江省委(当时在北安)副主席杨英杰,杨英

  杰又把此项任务交给了当时任克山县委书记的王涛。王涛去省里开会的时候,把毛岸青领回到克山,但是只介绍说是上级派来的干部,要求到斗争形势最严峻、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当时,克山县古北区的土改斗争形势十分严峻,矛盾突出。

  克山县委组织部长韩玉当时在克山古北搞土改试点,他负责毛岸青的工作和生活,也负责他的安全。

  吴继水听后,恍然大悟,并向上级组织表示一定保守秘密,这个秘密一保就是几十年。文革时期,吴继水被造反派打成走资派、“靠边站”,下放到基层当工人去卖煤、过秤,但他没有讲出这个秘密。


 

  老人的夙愿 参观毛岸青纪念馆

  2008年,克山县修建了毛岸青纪念馆。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特地带着爱人刘滨和儿子毛东东来到克山县的毛岸青纪念馆,参观留念。

  吴继水老人听说后,心里一直想要回去看看,但由于他年事已高,乘车不方便,这个夙愿一直没能实现。

  但每当回忆起60多年前,与毛岸青在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老人就深深地感慨:毛泽东真伟大呀!毛泽东的儿子毛岸青了不起!是的,毛泽东的伟大在于他缔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砸碎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毛岸青的了不起,在于当年农村土改工作环境那么艰苦,斗争形势那么复杂,甚至有掉头的危险,他能勇敢地而且尽职尽责地去工作。这是一种真正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中共克山县委能够充分利用难得的历史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毛岸青纪念馆,既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后人的一大贡献!

  缅怀革命先烈,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行,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义不容辞,必须有所担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