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今春,黑龙江省遭受罕见的暴雪、大风、低温等极端气象灾害,导致农时延后,小麦播种、大田整地等被迫延迟。针对当前我省灾情较重的不利条件,为实现“双一”目标,省委省政府指出各地各部门要适应形势变化,快速改变工作部署,调整工作方法,按照突出除涝散墒重点,狠抓品种调换、人工播种、育苗催芽等关键技术和措施落实,抢时间,争主动,坚决卡死春种结束期,确保如期完成大田播种和水稻插秧任务的总体要求,快速掀起全省抗灾保种热潮。
尽管当前我省春耕生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不利气候条件,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农业战线依然信心十足,以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为主线,以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为重点,以新农村建设工程为载体,突出抓好“三二一”工程,坚决打好农业增产增收攻坚战,力争全省粮食总产登上900亿斤新台阶,确保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步伐。为实现全省“双一”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从省农委了解到,今年我省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农”发展资金106.67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农村信用社可提供信贷资金600亿元,农业银行可提供“三农”贷款200亿元,与上年相比均有大幅增长。省委省政府还在中央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8个方面32条具体政策意见,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可以说农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总体形势。
我省土地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高,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全省农业战线首先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作为打好增产增收硬仗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重点在装备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上实现新突破。今年全省要新增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机具3万台(套),水稻插秧机1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1000台,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500台以上。推广五大作物十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面积1.5亿亩以上。新建75个配肥站,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00万亩,实现深松整地5000万亩,确保全省有机肥施用量及秸秆根茬还田面积分别达到1亿立方米和1亿亩。与此同时,选准我省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一是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出台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全省土地规模经营力争发展到6000万亩以上。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今年全省将集中建设330个技术先进、装备精良、机制灵活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全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万个以上。三是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推进农业综合执法。
春天来临,调结构、上标准、防灾害的生产硬仗和依托养殖业、劳务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产业、特色产业努力拓宽增收渠道的增收硬仗,在我省各地齐拉序幕。记者从省农委获悉,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将稳定在1.9亿亩以上,将新建水稻育秧大棚10万栋。建设水稻、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等高产创建万亩连片核心示范点400个。开展乡村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试点,对草地螟、水稻二化螟、玉米螟、蝗虫、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实施统防统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1200万亩。继续实施千万亩农田统一灭鼠工程。
在引导和扶持农民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各项举措也开始实施。今年我省将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重点建设以鲟鳇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网箱养鱼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两个“健康养殖示范带”和8个“优质江鱼生产基地”。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通过开展劳务洽谈会、“送岗位下乡”等活动,转移农村劳动力52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40亿元。继续加大农产品品牌开发和培育力度,加强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要实现销售收入115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牵动基地面积8600万亩,带动农户270万户。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全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亿美元以上,对俄境外农业开发面积达到640万亩,实现三年再翻番目标。继续加大绿色食品开发力度,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6100万亩以上,生产总量达到3400万吨以上。积极引导和支持各地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现代园艺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手工业及山特产品采摘业、休闲农业等,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全省“一品村”要发展到2000个以上。
关键词
“三二一”工程即“三个提升”、“两个确保”和“一个加快”。“三个提升”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两个确保”指确保粮食总产量登上900亿斤新台阶,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一个加快”指加快发展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