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鹤乳业二期工程

洽洽瓜子包装车间

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在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名叫甘南。她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素有“渔米之乡、粮薯之地、大豆之家”的美誉。2000年甘南县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向日葵之乡”,是国家级绿色葵花生产基地县,也是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县。
踏着时代的节拍,甘南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逐步确立了“兴工强县、兴牧富民,突出项目、内扶外引,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甘南”的总体思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48.1亿元,比2005年增长91.8%,年均递增13.9%;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6041万元,比2005年增长1.95倍,年均递增24.2%;其中工商税收实现16277万元,比2005年增长1.95倍,年均递增24.2%;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387万元,比2005年增长2.33倍,年均递增2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831元,比2005年增长63.1%,年均递增10.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179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递增15.9%。
这个当年半农半牧的县份,阔步走上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新征程。甘南,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世界敞开怀抱。

音河水库风光
飞鹤、洽洽、黑土地……,自家门前生产的乳品、瓜子、白酒等名牌产品看得见、摸得着、叫得响,这着实让甘南人自豪。而伴随着一个个项目在甘南安家落户,甘南人的生活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甘南县县委书记王洪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民生,抓项目就是造福一方百姓”。 据统计,全县工业企业已为农民工和城镇居民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工人平均月工资千余元。大项目在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的同时,更有力地拉动着甘南经济的增长。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5.7亿元,比2005年增长11.7倍,年均递增66.3%;实缴税金6700万元,比2005年增长1.4倍,年均递增19.2%。
乳香自有鹤飞来。2008年,总投资3.6亿元、日加工鲜奶能力达300吨的飞鹤(甘南)乳品加工项目一期工程的顺利投产;投资2.2亿元的二期工程于2009年6月4日开工建设,设备全部为德国和丹麦进口,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最新、要求标准最高的乳品加工设备。目前,项目已正式投产。同时,飞鹤乳业又新上7条小包装生产线,明年1月份可投入生产。目前,飞鹤(甘南)乳品加工项目累计加工鲜奶16.9万吨,实缴税金10368.56万元,已成为全县税收支柱企业。
甘南引进洽洽食品有限公司葵花加工项目后,甘南县的小瓜子摇身一变成为“洽洽牌”香瓜子,身价倍增。目前企业四条生产线全部满负荷生产,累计加工洽洽牌香瓜子96492吨,实缴税金3486万元。
鹤城酒业是当地著名白酒企业。为使“老字号”得到新发展,这个县不断为其注入发展基金。“黑土地”系列白酒畅销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等17个省区,累计实缴税金10361万元。。鹤城酒业进入全国酿酒行业百家先进企业行列,“黑土地”品牌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上至地方财政,下至城乡居民,都成了项目建设的受益者。甘南县更加认准上大项目、上好项目这个发展之策。在一些新上项目中也涌现出一批效益上“立竿见影”的佼佼者。温州海螺集团投资1亿元建设了植酸酶项目,目前投资3000万元的一期工程已正式投产,共生产植酸酶1500吨、木聚糖100吨,实缴税金125万元。投资7000万元的二期工程也已改造完毕,具备了年生产1.3万吨植酸酶、2000吨木聚糖的能力。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税金1000万元。总投资1亿元的火烧张白酒生产加工项目在去年正式投产基础上,又新上年生产能力3000吨的配套半自动生产线1条。
同时,蓝天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大型沼气生产项目已铺设管网8.59公里,正在进行电力线路架设和厂房预处理车间、脱水车间和沼气罐、储气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供28000户居民及商业用气,年可实现产值2000万元。山东客商投资1亿元兴建的白瓜加工项目一期工程,车间、库房、办公楼的土建基础也已完工,生产加工设备已订购。项目投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600万元、税金300万元以上。
目前,甘南县已初步构建起以飞鹤乳业为龙头的乳品加工业、洽洽食品公司为龙头的葵花产业、鑫鹏牧业为龙头的优质商品猪产业、富华集团为龙头的玉米精深加工业四个产业链条,县域工业经济布局日趋完善,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名园 引领现代农业之路
近年来,甘南通过实施基地建设集约化、为农服务组织化、基础建设标准化等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现代农业进程。这个县在发展农业生产上,也借力项目建设,重视典型引路,成效令人瞩目。2010年,全县粮豆薯总产达到20.1亿斤,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按照省委书记吉炳轩提出的“西有杨凌、北有兴十四”的要求,总投资1.8亿元、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与兴十四村合作共建的兴十四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经过短短四个月的紧张建设,就已建成。园区核心区面积为4000亩, 20栋日光节能温室、40个大棚、智能化温室和智能化温室控制室都已建成,共展示定植超大西瓜、礼品西瓜、吊蔓甜瓜、优质马铃薯、优质牧草以及绿色无公害高产玉米、大豆杂粮等农作物新品种230多个。
据了解,为落实省、市部署,甘南县委、县政府把兴十四村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进行了全力扶持。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次与中粮集团沟通洽谈,引进新上了柠檬酸项目,项目总投资16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3亿元,二期投资13亿元。这个项目计划年底之前完成前期调研和手续办理,2011年年初正式开工建设,同年年底一期工程即可投入试生产。
如何依托环境优势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提高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一直被甘南县委、县政府视作同项目建设并行的一条主线,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着突破。在取得音河牌葵花籽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甘南县于2004年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向日葵标准化生产基地,又于2005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定这些成绩后,甘南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又谋划了新的破题之策。
甘南县是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认证整体推进县,经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为224.14万亩,现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5个。近年来,甘南县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生产,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已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7850亩,其中获得有机食品转换期认证的基地1150亩,认证转换期有机食品大米标志2个,分别是兴塔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查哈阳乡朝阳村双优米厂。有机食品产业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甘南县委、县政府将按照“引导、规范、培育、监督”的要求,加快发展有机食品产业。
在今天的甘南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90.1万亩,全县高标准精品葵花基地发展到30万亩。与此同时,牧业发展也走上规模经营之路,辖区奶牛存栏达到11.4万头。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成功推广,全县优质玉米生产基地扩大到170万亩,水稻面积已发展到30.1万亩。在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技术优势的带动下,2011年全县规模种植马铃薯2.15万亩的计划又在科学论证下出台。
甘南县围绕水稻、葵花、玉米、奶牛、黄肉牛和生猪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35个,社员达到9036人,辐射带动1.8万户农户。
名镇 扬起旅游文化之旗
旅游业是战略性朝阳产业,矢志振兴县域经济的甘南党政班子,已经把系统化发展旅游产业摆上日程、抓在手上。他们将加快建设音河湖风景旅游区、金长城历史文化景观区和兴十四村综合观光区三大景区建设,努力把甘南打造成边疆旅游文化名镇。
音河湖风景区核心景观音河水库位于甘南县城西北4公里处,总占地面积3600公顷,总库容2.56亿立方米。这里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丰富多彩,湖光山色与迎宾亭、鸳鸯亭、龙门阁等景点赏心阅目。音河水库1999年被齐齐哈尔市旅游局确定为旅游涉外定点单位,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成了甘南人民和周边地区群众度假休闲的好去处。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音河湖风景区已经形成水上游览区、水利枢纽工程游览区、公园游园区、森林沐浴区、生态农业区、垂钓区、射击区七大功能区,并设有餐饮洗浴等配套服务设施,每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
而作为“黑土地上一颗耀眼明星”的兴十四村,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也是省委确定的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每年接待培训、游览人员均超过10万人次。电视剧《龙头岭》的热拍,又为这个村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新契机。投资200万元的“龙头岭”景点和投资150余万元辟建的“影视一条街”,都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为了把旅游业做大做强,甘南县多次邀请省内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并请专业机构为各风景区量身定制了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年年末,省专家组在详细考察了甘南旅游资源后由衷赞叹:甘南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旅游开发前景十分诱人,齐甘高速公路穿境机遇千载难逢,实施旅游兴县大有可为。
在着力进行景点建设的同时,甘南县还下大力气完善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设,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努力提升地区“人气”,为旅游业发展铺平了道路。“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开工建设项目168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13亿元。开发商贸住宅楼8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73850万元,改造农村泥草房133.2万平方米;投入棚户区改造资金5.5亿元,完成拆迁面积14.4万平方米,入住629户。累计建设通村公路157条、1843.4公里,齐甘高速公路主体竣工,结束了甘南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