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2011年《黑龙江蓝皮书》发布 “把脉”龙江经济社会发展
2011-01-17 20:43:1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2011年《黑龙江蓝皮书》发布会举行。东北网记者印蕾摄

  东北网1月17日讯 (记者 印蕾)17日,2011年《黑龙江蓝皮书》发布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形势报告会在省社科院举行。发布会上,《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2011)、《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2011)两本蓝皮书正式亮相。蓝皮书预计2011年全省GDP增速为13%(可比价格)。

  《黑龙江蓝皮书》是由、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现已连续出版14年。今年第一次加入中国蓝皮书系列,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1年《黑龙江蓝皮书》运用专题调查和国家、黑龙江省统计数据,在掌握大量理论文献和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回顾了2010年和“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并对2011年和“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2010年是黑龙江省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运行质量最高的一年,更是全面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在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强劲、协同拉动下,三次产业增加值均实现快速增长,政府、企业、个人收入同步提高,经济活动成果的分配更趋均衡,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同时,省委、省政府把惠及民生摆在突出的位置,以“十大民生工程”促全省社会发展,并全力推进其向高标准提升,向大范围覆盖,力求为全省人民谋取更多福祉。在“十一五”收官之年的2010年,黑龙江省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了2012较好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目标。

  《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指出,2010年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工业经济增长横向比较存在差距,加大了后续上行压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回落,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物价上涨幅度偏高,导致了居民生活成本攀升;银行存贷比水平偏低,制约了投资规模扩张,等等。报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报告认为,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转方式、调结构、控通胀”的政策基调下,在全省深入实施“八大经济区”建设的有力引领带动下,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对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作出预测: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可比价格);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粮食产量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4%;商品房价格上涨约10%。

  《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指出,2010年,全省社会发展总体形势基本稳定,呈现出如下特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支增速快于城镇;“就业新政”配套措施系统已形成;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统筹和完善,覆盖面不同程度地扩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大幅提高,廉租房受益家庭稳步增长。报告分析了我省社会形势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全省恩格尔系数未升反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位次前移十分艰难;低收入家庭入不敷出,收入差距问题依然突出;失业率反弹明显,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城镇基本养老参保受保者增幅与全国差距明显,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亟待提速。另外,还存在着群体性事件呈迅速上升态势,民众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不畅等问题。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应把加速社会体制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收入分配、社会管理以及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领域的社会体制改革。报告建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福利投入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努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确保“两个同步”的实现;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确保政府向服务型转变。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