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在省市委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打造优势产业,倾力建设宜居家园,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6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8%,2007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升级进位一等奖。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6亿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9.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3亿元,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33.4%;全部税收实现5.9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8.5%;连续四年荣获全省财源建设先进县,2009年财政和税收总收入同时跻身全省十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亿元,年均增长39.6%;五年累计完成6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9倍。2010年入围全国百个县域经济提升速度最快县。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五年来共生产原煤730万吨、洗精煤1020万吨、焦炭480万吨、煤焦油16万吨、尿素35万吨,用电量超过17.5亿度。亿达信、恒煤、鲁龙、博兴化工等煤化工企业挺起工业脊梁和财政支柱。大森林、五方、大兴牧业等28家龙头企业实现规模扩张。龙湘烟叶、勃农兴达、三江变压器等传统企业实现改造升级。五年来培植宏泰松果、利健甜菊糖等7家出口企业,上马烧结砖、免烧砖、商砼、水性涂料等5个建材项目,引进东响玻璃纤维棉、龙海木塑、大豆纤维等6个新材料项目,赛格、丰联等木制品企业集群发展,非煤工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县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5.5亿元,是2005年的7.9倍,年均增长31.2%。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五年来累计发放支农惠农补贴4.8亿元,投入农业开发、水利建设和产业化资金5亿多元,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突破10亿斤。全县“三品”标识达到117个,8家企业进入省级龙头,我县跻身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和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县,有7户企业代表全省参加第七届国际东盟博览会。绿色水稻、高油大豆、烤烟、万寿菊等优质特色基地已成规模,三辣、西甜瓜、马铃薯等“一村一品”渐成格局。五年来共推广20项农业新技术,组建10个百万元、1个超千万元农机合作社和1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连续五年粮食增产,提高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农机化和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推进了土地流转和剩余劳动力转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550元,是2005年的2.1倍。
招商引资及和上争取成效显著。五年来,大力推进企业招商、部门招商、专业招商、展会招商和全民招商,实际引进各类项目298个。对上争取老工业基地改造、县乡医院、中小水库、通乡通村公路等80个建设项目,获得财政转移支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国企职工解欠、工伤待遇补偿等21项特殊政策,推行企业并轨、新农合、新农保等13项改革试点。“十一五”期间累计招商引资43亿元,对上争取资金25亿元,外贸出口1871万美元。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高起点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大纲获得批复。开发房地产和商业区77万平方米,完成城镇道路、公园广场、供水供热等市政工程61项,新建通乡公路66公里、农村和林区硬化公路530公里,连续五年通村公路建设超百公里。首轮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北兴、丰收、发展等一批试点村进入省市先进行列。加大环保设施和环境卫生整治投入,三年造林大会战投入1.1亿元,我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廉租房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先进县,2009年入围中国200个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
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五年来,投资1.2亿元改造建设城乡中小学校,化解2500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债务,中小学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勃利高中晋升“省级示范高中”。投资7000万元建设新的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改造完成5乡43村医疗卫生机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我县纳入首批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集中培训公务员6100人次,面向全省公开招聘166名研究生和本科生,跻身全省人才引进先进县。亿达广场、影剧院和体育馆投入使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全部建成,成功举办四届“勃利之夏”艺术节,连续26年保持全省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县。西大圈森林公园被评为全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赏五花山色”入围全省秋季八大旅游精品路线,勃利密塞列入“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经济普查、广播电视、计生老龄、防震减灾、武装等工作分获国家和省级先进。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和人口普查登记汇总,机关事务、文物普查、修志编史、环境保护取得新成绩。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全面落实就业政策,累计发放小额贷款4380万元、社保补贴5000万元,城镇实现新就业、新增就业3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国企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连年提高。全县有4200名五七工、家属工纳入养老保险,7.6万人加入农村养老保险,23300名农民按月领取养老金,2.4万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2824名患者获得大病救助。彻底解决国有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四次上调机关事业和企业离退休职工工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412元,是2005年的2.5倍。持续加强煤矿、交通、消防、危化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林区连续5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完善勃利时空和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勃利话题》专栏、创办《勃利民情》快报,《民情快递》贴吧点击率超过17万次,群众工作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大批历史问题得到解决。全面开展政法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始终保持打击犯罪高压态势,治安、刑事、交通案件明显下降,多年保持全省平安县和法制环境建设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