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哈市政协委员与市长面对面 协商对话最低工资标准提15%
2011-01-28 11:18:1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8日讯 27日下午,哈尔滨市政协十一届六次会议“政协委员与市长协商对话会”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哈尔滨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林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姜明,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世华、市委常委、副市长丛国章、副市长焦远超同部分委员坦诚对话,共谋发展之策,同商振兴大计。 1哈市政协常委李荣焕问:

  1如何提高居民收入?

  目前,居民收入增长低于GDP的增长,这是全国的共性问题。而哈市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哈尔滨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位倒数第一,在省会级城市中排19位。我们更希望能了解一下政府在提高市民收入上有哪些硬指标和哪些重大措施,提高哈市居民收入水平。

  代市长林铎答:

  最低工资今年提高15%

  增加居民收入是政府工作优先考虑的问题,因为问题突出,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将开展就业援助,发放小额贷款,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解决城乡居民收入不协调问题,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培育高端人才,抓好再就业培训。深化国企改革,在各领域扩大就业,特别在非公经济中扩大就业,如个体工商户等。加快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保障提高再就业,消灭零就业家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鼓励农民输出劳务致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在目前的每月80元的基础上,今年再提高15%,达到966元。同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市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310元提高到360元。

  2哈市政协常委于志平问:

  “十二五”目标如何实现?

  2010年,哈尔滨确定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新发展战略,以“哈尔滨速度”给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大家最关心和期盼的是政府将如何继续深化实施、加快实施、持续实施新战略,及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一以贯之抓落实,实现哈尔滨的超常发展、跨越发展。

  代市长林铎答:

  调整产业布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发展目标,都是围绕哈市确定的新发展战略展开深入的,这就是我们一以贯之抓落实新发展战略的最好表现。政府将围绕江北、江南两大区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空间,把产业布局调整好,提升传统工业,引进吸引战略伙伴,通过5年的时间,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同时拓宽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的功能,加大城市承载力,将哈尔滨的新发展战略贯彻好、落实好。


  3哈市政协委员陈健问:

  如何发展新兴产业?

  请市长就哈市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谈一下今后的设想和打算。特别是“十二五”起步第一年,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有什么重要举措?

  副市长丛国章答:

  主打能源装备等8张牌

  目前,哈尔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不大、规模小;服务业比重虚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在哈尔滨“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内容中,主要打造食品和装备制造业两个项目,食品方面,发展深加工产业。装备制造业要求高度和广度全面发展,做大做强4大优势产业,落实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继续抓好能源装备、汽车、精细化工等8大产业,着力实施汽车自动变速器等一批产业链节点项目。积极培育主业突出、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支持哈飞、哈药、轻型车厂等企业扩大国内外合作。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国家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建设,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4哈市政协委员徐树红问:

  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

  哈市作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之一,在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比如金融业的发展上,政府有哪些创新性和举措?

  常务副市长姜明答:

  服务业占经济比重

  提高到12%

  哈市在研究“十二五”规划时,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两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在构建先进制造业方面,重点打造江北科技创新城和哈南工业新城,完善金融科研体系,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和服务外包。在构建现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方面,推动城市服务业下乡,逐步完善农业物流、农业科技和农业信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占经济比重提高到12%。

  5

  哈市政协常委王鹏问:

  如何防止停热事故频发?

  进入供热期,哈市已连续发生5起管线爆裂、泄漏引发的停热事件。今年的市政建设,对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维护将会有什么措施?

  副市长王世华答:

  改造老管网克服泄漏

  目前,哈市小区内的地下管网和供热管网建设历史欠帐较多,设施老化,管理缺失等各方面问题比较明显。今后,政府将逐年加大投入,死看死守,进一步加强统筹计划管理。此外,进一步完善建立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加工老管网改造力度,全力克服管线泄漏问题。在道路施工以前将所有管网一次完成,新建道路5年内不能开挖。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投入力度,对供热企业弃管的一律清除供热市场。建立市区街三级供热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供热管网连网运行机制。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