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观看央视“新春走基层”报道,常常被感动。
云南拉马底村的那个“索道医生”,为群众看病,坚持28年靠溜索横跨怒江两岸;广西大石山区的那所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班同学共用一本字典;湖南吉首,那群在悬崖上指挥交通的矮寨交警,使全国挂号的危险路段近20年来死亡率保持为零……
在被新闻报道感动的同时,也被那些报道新闻的记者所感动。感动于他们“城里走,乡里走,山里走;握纤手,握绵手,握茧手;风也受,雨也受,气也受……伐恶效狮吼,逢善魂相就。图一个天地无垢心无垢。”
曾几何时,“纸馅包子”之类的虚假报道,明星绯闻一类的新闻炒作,使我们的媒体蒙羞,公信力丧失。而今,“新春走基层”,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各地新闻工作者纷纷背起行囊走进群众,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犹如一股清新之风扑面吹来。
走基层,好就好在优良新闻传统的回归。深入基层始终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几代新闻人都曾强调,好新闻是用脚板写出来的。但是,社会上的一度心浮气躁,曾使许多记者乱了阵脚。新春走基层,使他们沉下去、接地气,转变了作风、改进了文风,真正实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央视记者深入黄河破冰抽水灌溉浮船上采访,见村民们一块馍、一碗辣椒就是一顿饭,动情地端起村民的水杯尝一口他们喝的黄河水,此举竟把那位村民感动得掉下眼泪:“你们能来这里采访,我们太激动了!”
走基层,好就好在媒体人有所担当。有人形容某位经济学家,“双脚踏在人民中间,嘴巴冲着领袖的耳朵。”冷静想想,记者又何尝不该是这样呢?新闻前辈邹韬奋说过:“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曾说:“当记者,也可以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确,正是因为有了索道医生的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做出为村子修一座桥的重要指示。也正是央视记者三进广西大石山区,发现和报道了山里孩子缺字典的现状,引发社会各界纷纷对山村孩子伸出援手。实践证明,记者可以依靠手中的笔和镜头,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走基层,好就好在让群众当主角。他们写百姓生活,为时代放歌,把党的新闻事业之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没有了空话套话、官样文章。他们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央视报道索道医生的节目播出时,主人公的儿子激动得跳起来,妻子激动得流下热泪。实践证明,那些引起百姓共鸣的新闻,那些受到群众欢迎的报道,无不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炽热情怀。只要放下架子,扎根群众,记者就能找到新闻报道生生不息的动力和源泉。
当然,在为新春走基层叫好的同时,笔者更希望让“走基层”成为常态,让记者走基层的脚步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