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孩子“应酬”多父母受冷落 加重家庭负担
2011-02-21 09:48:37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贾旭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2月21日讯 寒假逢春节,许多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们纷纷回家过年。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在这个寒假里,各种各样的聚会成了大学生们生活的“重头戏”。名目繁多的聚会在给大学生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过多地参加“饭局”,不仅加重家庭负担,甚至还让父母受到了冷落。

  聚会一场接一场

  “傍晚吃饭,午夜K歌,凌晨后才回家睡觉”,就读于南昌航空大学的大一新生刘鹏盘点自己的寒假生活时,发现各种同学聚会占据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十天里,我赶了7个‘场子’。”刘鹏告诉记者,还没放假,在齐市的高中同学就已经开始联系聚会事宜。这个假期,仅高中同学聚会他就参加了3场,再加上小学、初中等同学聚会,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都多。刘鹏告诉记者,他的寒假只有25天,去除来回在路上的时间,在家也就能停留20天,可是他和同学聚会就花掉了大部分时间,一个寒假下来,感觉自己非常累。

  AA制起点很高

  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大二学生李春宇在高中时曾是班长,在他看来,同学聚会算是他今年寒假的头等大事。李春宇告诉记者,他是高中同学聚会的召集人和策划者。他让记者看了一份前段时间同学会列出的清单——“33人,每人收100元,共计3300元。饭店订饭每桌480元,3桌共用1440元;酒水、烟每桌100元……”看到记者惊讶的目光,他无奈地说:“本以为一般的同学聚会,吃顿自助餐就可以了,可很多人都说既然是聚会,都是大学生了,多花点钱也没什么。”于是,聚会的场所也多选择一些档次、价位较高的饭店。

  李春宇说,开始认为每个人收50元就够了,谁知在班里的QQ群里讨论时,大家把底限定为了每人100元。“在档次较高的饭店吃饭,一桌大概400多元,我订饭的时候都尽量节省了。没想到的是大部分同学都要求喝酒,而男生们几乎是集体要求买烟、喝酒。”李春宇告诉记者,就餐后,同学们又去歌厅唱歌,结果这次同学聚会共计消费了3500多元,超支的部分由几个家境好的男生主动掏了腰包。

  家长头疼心也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寒假的开始,大学生们逐渐成为了饭店、歌厅的主要消费群体。龙沙区一家歌厅的员工说,寒假里来这里唱歌的大学生和高中生不少,有时几十人在这里聚会,他们很能享受,比起有收入的成年人来一点都不差。

  “我儿子过节期间和同学聚会,不到10天,就花了600多元!”近日,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吴女士向同事抱怨。吴女士表示,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即使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孩子的要求家长们都会全力支持,但过于频繁的同学聚会也让家长们“吃不消”。吴女士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在北京上大学,孩子从学校回来的当天,下火车后还没有进家门,就去参加聚会了!吴女士说,自从儿子放假以来,同学聚会、亲朋好友等聚会一直没有停过,而许多聚会都选择了KTV、酒吧、西餐厅等高档消费场所,儿子过年所得的压岁钱也基本上全都投入其中。

  “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孩子回来,就是希望孩子能多陪陪我。平时孩子上学,我和他爸爸在家都觉得很寂寞。可是,好不容易孩子回来了,似乎心却没回来,整天惦记着他的那些同学,总不见人影,比我们大人还忙,让我觉得很失落。”吴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面对聚会要理性

  一次同学聚会,动辄上百元的花销,这对于尚属“无薪阶层”的大学生而言,虽然算不上奢侈,但也可称之为高消费。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副院长张振笋认为,同学聚会固然可促进感情,加强交流,但不能让同学聚会成为吃喝玩乐等不良消费行为的代名词。张副院长表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同学关系是属于比较纯粹的,在消费时,同学们应考虑到自身与家庭的实际情况,不良消费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会给自身造成心理反差。同时,学校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切莫让同学聚会“变了味”。此外,大学生们对聚会也应该有所选择,寒假里应该抽点时间陪陪家人。毕竟,亲情和友情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