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1日讯 今年48岁的许淑荣是安达市吉星岗镇宝星村山后王屯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18年如一日悉心服侍瘫痪公公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家喻户晓,成为村里儿媳们学习的楷模。
许淑荣的公公吕德义今年81岁,1948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四平和解放北平的战场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92年初春,吕德义不幸患上了脑出血,下肢瘫痪,言语模糊不清。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吕德义感到十分痛苦。这位倔强的老军人竟一连几天不吃不喝,这可吓坏了他的儿媳许淑荣。她含着眼泪对公公说:“只要你活一天,我就像亲闺女一样侍奉你一天。”吕德义老人望着儿媳真挚、诚恳的目光,点了点头。
婆婆身体多病,料理自己都很困难。从此,侍奉公公的重担就落在了许淑荣的肩上。
儿媳妇侍奉公公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饮食起居,都有诸多不便。但是,许淑荣没有食言。家里的生活并不宽裕,但她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把节省下来的钱,多数都用在给公公改善伙食上。公公喜欢吃什么她都尽量满足,并且饭菜搭配得十分合理。喂饭时,要先把公公扶起来,公公下肢不听使唤,许淑荣一个弱小的女子每次都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公公扶起来。病人心焦,心情烦躁,扶起时稍不对劲儿,就唉声叹气。喂饭呛食,喷在许淑荣脸上,大小便接得不及时发牢骚的事经常发生,可许淑荣却没有丝毫怨言。每当公公不高兴的时候,许淑荣就像哄小孩一样,想办法让公公心情好起来。
人躺在床上时间长了,心情就会受到影响,许淑荣就给公公买了一台小收音机,让公公经常听一听国内外新闻和歌曲,让他有个精神寄托。有时她自己也给公公说一说屯里发生的新鲜事儿,唠一唠家庭过日子的事儿,为公公消愁解闷儿。
10多年来,许淑荣为了照顾公公,很少回娘家,即使娘家有事儿,她都尽量安排丈夫或儿子去,很怕别人侍奉不好公公,惹公公生气。即使抽空回去一趟,她都千叮咛万嘱咐丈夫一定按时给老人喂饭、洗涮,办完事,就急忙赶回来。
最难熬的是春种秋收季节,早晨,许淑荣必须先把公公安排好,才能下地,干一气儿活后,就急忙回家给公公做饭、喂饭。每隔几天,就要给公公洗尿布、擦洗身体。赶上农忙时,她休息的时间就更少了。这些年,许淑荣给老人勤洗勤换褥子、内衣、内裤,给公公伺候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
去年,公公80岁,许淑荣为他操办了一场隆重的生日庆典,并请来了司仪和乐队,让老人在有生之年享受一次生日的快乐。那天,当她和丈夫一点一点地把老人搀扶到庆典礼堂的椅子上时,参加庆典的亲戚朋友们都为之感动,吕德义老人更是热泪盈眶。
许淑荣的丈夫患有腰间盘突出病,这些年,为了给公公和丈夫治病,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现在许淑荣一家仍然住着三间土坯房。丈夫干不了重活,许淑荣多年侍奉老人,缺少营养补给,也患有多种疾病。去年,许淑荣又患上了乳腺小叶增生,医生告诉她,如不抓紧治疗,病情很可能发展到乳腺癌。让人敬佩的是,这位坚强的女性,从没有因为公公为革命做过贡献、家庭困难而向村里或镇政府提过要求,她用顽强的毅力精心侍奉公公,照料着体弱多病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