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3月1日讯 因为失明他摔倒过、因为失明他被骗过。但是,为了妻子、为了儿子、为了帮助过他的那些好心人、为了自己的信念,他坚持着……
布满皱纹的脸上,堆着朴实、知足的微笑;粗糙的双手,一手拿着导盲棒,一手拿着报纸;脖子上挂着装报纸的帆布包;接钱、找零、付报一气呵成。14年来,在5000多个日子里,无论酷暑、寒冬,无论刮风、下雨,从清晨到夜晚,他从未耽误过一天卖报。若非记者亲眼所见,恐怕真的难以相信,面前这名66岁的卖报者,竟是一位盲人。近日,记者在龙沙区永安大街中市场家具城后门大鱼市入口处,无意中发现了王银祥老人的这一特殊报摊。
从小患疾眼失明视觉残疾意志坚
1946年,王银祥老人出生,第二年不满一岁的他就再也看不到世界的光明。“那个时候要往胳膊上‘种花’,结果过敏了,眼睛就坏了。”王银祥说。转眼间,23岁的他参加了工作,虽然是一名双目失明的残疾人,但是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热情。“1969年,我进了阀门厂,虽然看不见,但是我做的还是钻眼儿活呢,绝对的准,不偏。”老人呵呵地笑起来。结果一干就是28年,1997年,退休的他开始正式卖起了报纸,“别的咱也干不了,也看不见,这个只要你给钱,我给报就行了。”
当记者提及怎么取报时,王银祥老人说:“也就6点吧,早市的时候,有个叫房国军的老弟,55岁了,也是残疾人,坐轮椅,他帮我取报,然后给我。”原来,房国军也是一名残疾人,轮椅为伴不能行走,但是他一如既往地帮助王银祥老人取报,用他的话说是“我坐‘车儿’,行动不比你快吗?”一句简单幽默的话语,让王银祥老人心里暖暖的。“多亏这些好心帮助我的人,感谢,真的感谢。”
卖报被骗次数多积累经验防骗招
“100份报纸能赚50块钱吧,一个月对付200多元,加上退休金1200块钱,这就是我家全部的收入。”王银祥老人笑着说,“卖报所得的200块钱,其实也不是保准的……”因为有些不自觉的人曾经“骗”过他。
“纸币小额或者硬币敢收,50元、100元的就不收了,害怕。”原来,王银祥老人曾经收过20元假钞,从此以后他就不敢收10元以上的钞票了。“还有人拿游戏币买报纸骗过我。”老人看不见,卖报时,别人递给他多少钱,他就当多少钱来收,给多少钱完全靠买报人的自觉性,但老人坚信大多数人不会欺负他的。“找钱也有窍门。”王银祥老人从左边口袋里掏出一枚五毛硬币,又从右边口袋掏出一毛硬币。“一元的和五毛的好分,大小不一样。但五毛的和一毛的硬币大小差不多。”说着,他把一毛硬币叠在五毛的上面,可不,五毛的就仅大出一条边。对健全人来说当然一目了然,可盲人怎么分呢?“摸摸边上有没有螺纹,一毛的没有,五毛的有。”而且,每边每个兜里的钱都是不一样的,5毛的放一起,一块的放一起,5块的放一起……这样,老人卖起报来方便多了。
风雪不误去卖报为妻为儿记心间
自立自强,是他一直坚持的信条,“虽然赚的钱不多,可是我觉得能卖一天我就卖,赚点儿家里就宽裕点。”
“去年下大雪的时候,我也跟平常一样起床出门,一脚踏下去,才知道雪有多深。手里拿着导盲棍,慢慢地试探着走,那真是又冷又滑。”但即便这样,下雪的几天里,他也没停止卖报。
因为,老人家里的老伴也是个盲人,没有收入,王银祥舍不得也不放心让老伴出来做事。说起老伴,老人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别看我老伴看不见,可那饭做得老好吃了。”因为老人有退休金,所以没有低保,1200块钱的退休金对于现在的物价来说,也不是很多,“也得省着花,儿子还没结婚呢,能省就省,能多赚就多赚点。”就是这样,在王银祥老人的心里,惦记的永远是自己的家,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世间还是好人多倍感关怀永不忘
“其实还是好人多,很多人都帮助过我。”老人和记者谈起了帮助过他的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好心人。老人卖报的地点就是一个菜市场,“有的时候报纸卖不完了,下面有些商户就来帮我全买了。我知道,他们是帮我。”这时,来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哥,“老爷子,来份报纸。”老人听出了他的声音,告诉记者,“就是他,就是他,他总帮助我包圆儿剩下的报纸。”大哥笑笑,“这都不是事,大冷天的,老爷子看不见,咱能帮就帮一把呗,没啥。”
过年的时候,很多人来买报纸,都拿出10元,20元,50元甚至100元的钞票递给老人,让王银祥感动的是,这些好心人不需要他找零钱给他们,老人想记住这些人的名字,可好心人只是告诉老人:“不用找钱了,也不用记得名字,过年了,把您的日子过得好点就行了。”
正因为王银祥老人身边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他,让他备受温暖和关怀,让老人觉得眼前的黑暗并不黑暗,“我始终相信,还是好人多,我会记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