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农家女大讲堂”提升农家女文化素质
2011-03-10 09:36:2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郭晓红 王白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田间地头的讲堂。

  黑龙江新闻网讯 把讲堂搬到田间地头和农家,“农家女大讲堂”作为省妇联独创的全新载体,以其内容新、方式活、成效实、服务广的特点和优势,伴随全省农村妇女走过了三个年头,成为新时期提高农家女综合文化素质,增强发展内动力,深受欢迎的贴心课堂。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妇女业已成为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主力军,如何提升她们的综合文化素养,培养造就现代新型农村女性?“农家女大讲堂”破解了这道难题。

  提升综合文化素质 从致富本领入手

  2008年省妇联独创了“农家女大讲堂”模式,他们根据农村妇女和家庭的实际需求,依托省市县乡各级妇女培训学校、党员电化教育网络、远程教育,以下乡入户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随时提供广覆盖、多形式的培训服务。

  发挥妇女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缺少本领无从谈起。菜单式定向培训,全面播撒“六兴家”致富种子。省妇联以促进一乡一业、一村(屯)一品为目标,通过对科技兴家、畜牧兴家、合作兴家、巧手兴家、绿色兴家、劳务兴家的培训,以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运用生动的故事、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农家女普及知识和文化,使农家女培训后能直接受益,成为“致富明白人”;“接地气”,走进妇女姐妹中零距离培训。大讲堂以开展调研为前提,对“新农家”创建情况、新时期婆媳关系状况和婚嫁彩礼等情况广泛调研,有针对性地进行点对点、开放式培训。实施走出去战略,省市专家们将培训拓展到田间地头、示范园区、厂房车间、种植大棚,并组织农家女到外地进行学习考察;树典型,发挥特殊群体的引带作用。“大讲堂”重点对村妇代会主任、新经济组织领办人、女大户、女能人、女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发挥她们的引领作用。省和各地市组建了由资深专家、妇联干部专兼职人员组成的“专家大院”,定期到村镇进行巡讲。省妇联资助100名农村籍女大学生志愿者,深入1000户农家开展调查,并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三年多来共开展培训2630期50.3万人次。

  提升综合文化素质 从塑造新女性突破

  倡导新农村、新女性、新素养、新作为,让农家女成为新时代的农家新女性理念,省妇联紧贴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把“大讲堂”的链条不断拉长。

  抓结合,让农家女在参与中受教育。她们分别把“大讲堂”与“新农家”创建、“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环境整治巾帼行动”等相结合,通过“大讲堂”倡导树立新理念、形成新风尚、展现新形象。省妇联联合省农委、省科技厅加大了以沼气为主的生态能源建设力度,在全省确立了10个沼气示范先进县,有效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改善了生态环境,拓展了新型低碳家庭。“大讲堂”还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检查,打造巾帼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示范家庭,壮大绿色家庭主妇宣讲队伍和巾帼志愿者队伍,利用宣传公示栏等宣传环境整治知识,引导农家女从净化、美化家居环境做起,促进乡村环境改善。

  强素质,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讲堂”围绕和谐家庭、维权、女性健康、循环经济等开展培训,引领农村妇女自强自立,树立科学的婚恋、健康、环保等观念,同时开展了“千场礼仪知识讲座” 、“家教绿荫行动”和“姐妹港湾行动”,传承传统美德,树立和谐家风,使农家女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放大“农家女大讲堂”的品牌效应

  “农家女大讲堂”创办三年来,已真正成为提升农家女综合文化素质的品牌,“大讲堂”在全省各地建立了2800个农家女书屋,在省电台乡村频道开设了专题讲座,在《妇女之友》杂志开办了“农家女大讲堂”专栏,同时把省妇女干部学院作为农家女大讲堂培训的主要阵地,形成了学校和媒体结合,省、市、县、村兼容的教育网络。省妇联组织人员编印了《黑龙江省妇女参与农村改革发展指导手册》2万册、“你我齐参与、共建新农家”年画5万张,发放到全省每个行政村。在“大讲堂”宣讲活动基础上编写的系列丛书,也即将出版,丛书将免费发放到全省所有村屯。

  目前,省妇联正在积极探索“大讲堂”的长效机制,如何使广大农村妇女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成为了引领新农家女为我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的新目标。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