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泰来吹响“旱改水”集结号  
2011-03-16 10:55:20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谭德刚 周长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3月16日讯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记者在泰来县采访时看到,农民为焊大棚架、筛床土、购买插秧机而忙碌着,掀起了旱田改水田的备耕热潮。

  泰来县克利镇河北村26岁的村民邹亮家的院子里焊花飞溅,正在焊接钢管制作水稻育秧大棚。邹亮说:“同样是种地,可到秋天卖粮时,差距就大了,人家种水稻的一亩收获水稻650公斤,收入1700元,去了成本,纯挣1200多元,俺们种玉米的一亩收获玉米600公斤,收入900多元,去了成本,纯挣600来块。老百姓都算这个账,种啥都是忙活一年,可效益却差了这么多,俺要是再不把旱田改水田就是跟钱有仇了。”

  正在帮忙的村民刘德文接过话茬儿说:“以前,我们家每年都种不少旱田,怎么卖力气也没挣到多少钱,后来村党支部号召我们发展水田生产,2005年我改了25亩水田,效益还真不错,水田收入4.2万元,可种植的40亩玉米只收入2.6万元。今年国家又提高了水稻最低收购价,大棚还有补贴,我又改了20亩,到秋后至少进账10万块。”

  克利镇党委书记朱清祥说:“现在水稻价格非常高,旱田产值没有水田高,从收入上看种一年水田相当于种三年玉米,现在全镇农民旱改水积极性非常高。”

  通过近年的努力,泰来县已探索出了一条“以稻治涝”、“以稻治旱”、“以稻治碱”的成功之路。县农业局帮全县农民算了对比账:在经济效益上,开发水田虽说当年每亩田间工程投入500元,加上生产成本500元左右,扣除这些成本后,头一年也能纯剩300元左右,但从第二年开始就有账可算了,经济效益远高于旱田。在抗灾能力上,旱田收益波动较大,发展水田是抗旱除涝保增收的好路子。在市场需求上,全球灾害频发,水稻市场需求量肯定会越来越大。

  江桥镇艾伦村村民王洪庆,去年种植240亩水田,实现收入30余万元。今年,为扩大土地种植面积,王洪庆投资9万元承包了300亩旱田,承包期为三年。为增加种田收入又投资6万元对这300亩旱田进行了旱改水。他说:“我包的这块地低洼易涝,种玉米年头好亩产350公斤,去掉承包费赚不了多少钱,我把它改成水田,老稻田亩产600多公斤,我种这三年平均亩产500公斤俺就赢了。”

  据了解,今年泰来县计划新增旱改水面积达10万亩,水田面积发展到93万亩,见成效后农民年可增加收入3000万元。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