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日,在中山路上,3辆大型道路清洗车,在清洗路面和路边石。 记者 张清云 摄

生活报3月18日讯 春季卫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17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城管局市容环卫办获悉,《哈尔滨市环境卫生作业质量标准(试行)》今日出台。
据哈市城管局市容环卫办主任李毅介绍,受冬季漫长、无排水地区多等原因影响和作业质量标准较低的现实影响,导致哈市春季环境卫生质量较差。为了从根本上提升环境卫生质量,哈市城管局出台了哈市环卫“史上最严格”的环境卫生作业质量标准。
气温28℃以上
每日洒水3次
主干路保洁标准——
●特殊保洁区域:重要党政机关、外事机构,重要商业、文化、教育、卫生、交通场站周边,重点区域、休闲广场、开放式公园。
●一级保洁区域:包括政务、商务、旅游3个通道延伸为政务、商务、旅游区域及其他主干街路。
以上两区域作业质量标准相同点:每天保洁时间均不少于17小时,保洁周期不超过半小时,路面、路边石、过街天桥、立交桥应见本色。春、夏、秋季路面冲洗每日应不少于1次,洒水作业应不少于2次;气温28℃以上时,平均每日洒水应不少于3次。道路达到“七净五无”标准,即人行道净,车行道净,绿地净,路边石净,排水井口净,树、电杆、墙根净,隔离带净等“七净”;无浮土,无积水,无散放垃圾,无乱放杂物,无果皮、纸屑、塑料袋等“五无”。人行天桥、人行过街地下通道、车行隧道的清扫保洁质量标准与相连接的道路相同,机械化清扫率和路面水洗率达到100%。对果皮箱要每日清掏,做到不满不冒、表面整洁干净、无破损。
以上两区域作业质量标准不同点:特保区实行“每日三扫”,每10平方米内,尘土量不得超过80克。一级区实行“每日两扫”,每10平方米内,尘土量不得超过200克。
★道里区:中央大街区域、哈市市委及兆麟商圈、爱建区域
★道外区:沿江区域、靖宇商圈、哈东站区域
★南岗区:省委及秋林商圈、省政府区域、哈站区域、南岗文化园区
★香坊区:珠江路区域、民生路区域
★松北区:市政府区域、哈经开区管委会所辖的南岗集中区域
●二级保洁区域:未划入重点区域的二类街路,这类街路与一级保洁区域相连的街路全部实施机械化清扫。
作业质量标准:实行“一扫全保”,每日保洁时间不少于16小时,保洁周期不超过1小时,路面、路边石、人行道基本见本色。春、夏、秋季路面冲洗,每周应不少于3次;气温28°C以上时,平均每日洒水应不少于1次。达到“六净四无”标准,比照“七净五无”标准,减少了隔离带净和无乱放杂物的标准。同时,具备条件的街路应开展机械化清扫,机扫率不低于30%。每10平方米内,尘土计量不得超过280克。
●三级保洁区域:特殊、一级、二级保洁区域以外区域
作业质量标准:实行“一扫重点保”,每日保洁时间不少于14小时,保洁周期不超过2小时。整体感观应清洁,不应有连片垃圾和积水。道路边角部位应比较清洁,不应有较多积存尘土、垃圾。“三沟一河”达到“两平五无”标准,即护坡平整,堤岸平整;水面无漂浮垃圾,护坡无垃圾杂物,堤岸无人畜粪便、垃圾杂物,绿地无垃圾杂物,沿岸树木无吊挂杂物。每10平方米内,尘土计量不得超过320克。
居民20时至次日6时30分投放
临街商服垃圾一律室内存放
投放拉运标准——
做好居民生活垃圾的运输工作,是保证市容环境卫生优良的基本课题。李毅表示,对居民生活垃圾的运输,将从源头实现袋装化,实现投放容器化,并做到垃圾倒运不落地,实现垃圾巡回收集,通过垃圾运输密闭化,在垃圾运输全程达到对环境零污染的目标。
源头袋装化:新建居民小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使用袋装后,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未实行袋装化管理的地区,逐步推行垃圾袋装化投放。有条件的街道办事处和物业管理单位可以免费为居民配发垃圾投放袋。
投放容器化:街道办事处负责根据单元户数在小区庭院内定位设置垃圾投放桶,原则上按每40户居民1个120升桶的标准配备。收集人员每日应在垃圾倒运完毕后,将垃圾桶擦拭一次,在原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到其周边无散落垃圾。居民投放垃圾袋应在20时至次日6时30分完成。未实行袋装化管理的地区,由居民自觉将垃圾投放在垃圾箱内。
垃圾倒运不落地:街道办事处应按平房400户、楼房500户1名的标准配备垃圾收集人员,负责垃圾袋收集作业。垃圾倒运采取机动车将垃圾桶运往压缩转运站,也可将垃圾桶对接压缩车、直接将垃圾倾倒在压缩车的方式。垃圾产量少的地区可一次倒运完成,时间安排在早4时至7时;一次不能拉运完毕的可分两次倒运,第二次时间安排在上午10时至12时。街道办事处和物业管理单位要与各区城管局衔接确定垃圾倒运具体时间,并在20分钟内完成倒运工作。垃圾倒运现场应保持路面干净,无散落垃圾,无垃圾渗滤液遗留。一旦发生渗滤液落地,应立即进行清理,使用白灰覆盖,将渗滤液吸干后,及时清理干净。果皮箱产生的垃圾,清扫保洁人员应每日清掏2次,每日应擦拭果皮箱1次。
商服室内放垃圾
垃圾巡回收集:各收集车辆应严格按路面作业,不得发生脱线、漏段现象。临街商服一律在室内临时存放垃圾,于早9时和下午16时,分两次定时投放到垃圾巡回收集车内,由垃圾巡回收集车就近倒运至压缩转运站。对临街居民的散袋垃圾,每次巡回收集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小时。
全用机器运垃圾
垃圾运输密闭化:城区居民产生的垃圾全部使用压缩车、钩臂车或移动转运站进行拉运,并做到全密闭化运输。城区垃圾拉运实行2个班次作业,首次拉运在每日4时至7时进行;第二次拉运在9时至12时进行。在春季市容卫生环境集中清理、节假日或秋菜上市期间,各区城管局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垃圾拉运班次。压缩车、钩臂车驶出作业现场后,作业人员应立即将撒落的垃圾进行清理。垃圾压缩中转站压缩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应将散落的垃圾清理干净,并及时冲洗地面。各类垃圾运输车辆在进库前,驾驶员应将车体刷洗干净。
不扬尘车走地净
机扫标准——
不扬尘车走地净
李毅说,目前,哈市主干市政街路已经具备了机械化清扫的硬件条件。机械化清扫作业标准要按规定时间、路线准时出车作业。按规定时速进行清扫作业,根据路面污染情况选用一挡或二挡,时速不超过10公里/小时;保洁时选用二挡或三挡。司机要将扫尘装到指定容器内,并打扫干净,不得露天堆放。司机要及时到指定地点加水卸土。
同时,在机扫作业时,要做到不扬尘、不漏土,边石无浮土、无污物,达到车走地净。
人行道见本色
小区标准——
人行道见本色
居民小区的卫生质量好坏,关系每一位市民的身心健康。李毅表示,此次环境作业标准的制定重点将居民小区内设施的整洁纳入规定。
标准要求居民区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到位无卫生死角。路面、公共休闲活动场地、绿地等应保持清洁,无枯枝残叶、无散落及漂浮垃圾、无乱排放堆积余泥,无积土,无成堆落地垃圾或包装堆放的垃圾;基本无散落垃圾,相邻两件废弃物间距离不少于20米。整个居住区范围内清洁,无乱堆垃圾。排水口无明显污迹及淤塞。居民区的道路,包括人行道、公共休闲活动场地等应定时洗刷,做到路见本色。居民区内的楼道及电梯应无散落垃圾,每天清扫一次。
雨雪天设防滑垫
公厕标准——
雨雪天设防滑垫
标准要求,一类公厕内无臭味,二、三类公厕及流动公厕无明显臭味。公厕内墙面、天花板、门窗、隔板及设施无积灰、污迹、蛛网、无乱涂画,公厕外墙保持整洁。公厕周围1米内地面、公厕内地面整洁、无积水。一类公厕痰迹、果皮、纸片、烟蒂或其他垃圾总数为零;二、三类公厕上述垃圾、痰迹总数不超过3处。
水冲公厕雨雪天应设置防滑垫或设置防滑标志。公厕的通风、冲水、洗手、照明等设施及门板、便器完好,可正常使用。公厕的内外墙、天花板保持完好无剥落,地面无破损。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规范、完整无损的公厕指引牌、标志牌。
同时,在显眼处公布公厕的基本概况、管理制度及投诉监督电话。
特别提醒
监督电话:
哈市城管局负责街路清扫保洁作业、垃圾收集运输作业、居住区清扫保洁作业和公厕管理的监督、检查、考核的组织实施,欢迎社会各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