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那些我们认识或不认识的日本朋友 你们好吗
2011-03-25 18:11:41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晶 宁显刚 王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尔滨市日本留华遗孤养父母为日本地震灾区捐款。东北网记者宁显刚摄

  东北网3月25日电 题:那些我们认识或不认识的日本朋友 你们好吗

  记者 李晶 宁显刚 王巍

  地震、海啸、核灾难,邻邦日本的这场灾难离我们有多远?当事态渐趋缓和,我们也从复杂的情绪和碰撞的观念中慢慢平复,转而将视线投向身旁那些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们。

  别忘了,这儿也是你的家

  3月20日,哈尔滨日本留华孤儿养父母联谊会秘书长石金楷的办公桌上摆放着28张还未寄出的明信片。几天后,它们将到达同一片土地——日本。

  灾难发生当天,石金楷在外忙碌到很晚才回家。打开电视,他瞬间就被新闻中的播报惊呆了。忆及当时的情景,他说:“我下意识地拿起电话,手忙脚乱地开始拨打,想尽快和每一名归日的日本遗孤取得联系,确认他们是否平安。”

  直到电话中传来无法拨通的语音提示,石金楷方才意识到家里的电话无法拨打国际长途。整晚,他就焦急的守候在电视旁,根据报道中传来的信息,东京、岩手、茨城、熊本、福岛……一个一个的比对着归日的日本遗孤们所处的城市。

  哈尔滨日本留华孤儿养父母联谊会成立于1991年,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十字会。20年中,这个组织致力于为曾收养过战后遗孤的中国养父母及在华日本遗孤提供帮助和服务。

  作为联谊会的秘书长,石金楷本人就是日本遗孤养父母的后代。特殊的身份和多年的交往,使石金楷与服务对象们建立了一种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

  3月12日一早,石金楷匆匆地购买了一张国际长途IC卡,开始逐一与归日遗孤展开联络。“心里越是着急,手就抖得越厉害,总是拨错电话。”屈指可数的数通电话,他竟然拨打了整整一小天。

  随后几天,令他颇感欣慰的是:除了身处福岛一名遗孤没有联系上外,其他人全部安然无恙。每联络到一名遗孤,石金楷心中那根一直紧绷的弦,就会松下几分。

  这期间,石金楷接到了许多人关切的电话,无论是工作的、私人的,日本的这场灾难,都是他们谈论的唯一主题。在他的帮助下,4名不会拨打国际长途的遗孤养父母,也都与身在日本的儿女互诉牵挂。

  听到女儿声音的霎那,84岁的日本遗孤养母李淑兰老人禁不住泪流满面。在黑龙江,当年的日本遗孤养父母大多已经故去。李淑兰老人是仅存的几人之一。

  地震当晚,李淑兰老人彻夜未眠,心里一直惦念着身在日本的女儿。后来,家人告诉她女儿的住处远离地震重灾区,她才稍感欣慰。

  “我女儿住在日本大分市,她那儿没发生地震。”李淑兰老人动情地说,“平安就是福啊!真想为受灾的人做点什么。”

  3月19日,石金楷在征求了李淑兰等众多联谊会会员的意愿后,在哈尔滨组织了一场为日本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

  几十年前,爱心让这些中国老人将日本遗孤抚养成人;几十年后,老人及他们的后辈再次基于同样的理由聚在一起。

  “那段时间我非常担心。”59岁的李彦民是哈尔滨市靖宇小学的教师,地震后的头几天,她一直无法与住在广岛福山的遗孤姐姐,70岁的桥高弘子进行联络。她说:“灾难无情人有情啊!二战后,平凡的中国母亲能够抛弃仇恨,将日本遗孤抚养成人。那么,在日本面临灾难的黑暗时刻,我们也能将爱心送给日本的灾民。”

  孟庆国乘坐早晨6点多的火车从长春赶到哈尔滨参加了这次活动,他随身背来了沉甸甸的20本讲述那段跨越了国界的旷世情怀的书籍——《中国母亲》。他说:“我去世的爷爷、奶奶是日本遗孤,被中国母亲抚养长大后回到了日本。我想让人们都能了解那段往事,并由衷希望中日两国能够世代友好。”


笪志刚在日本东京新宿御苑留影。

  朋友,你在家乡还好吗

  灾难发生后,笪志刚做得最多的两件事就是接打电话和接发电子邮件。

  笪志刚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副所长。工作使他有机会多次往返于中日之间。“去日本出差就像去国内的其他城市一样。”他说,“上个月20几号,我还在日本参加一次国际性会议。”

  日本地震发生时,笪志刚在第一时间就接到了亲戚和朋友们问候的电话和短信。“他们都问我是不是还在日本,告诉我日本地震了。”

  笪志刚并没有将亲朋口中的地震放在心上。作为对日研究的学者,他很清楚在日本深入人心的防灾意识,他说:“地震在日本司空见惯,7级以下的地震对民众的生活基本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直到下午4点,曾经的高中同学从名古屋打来电话报平安,笪志刚才真正意识到事态的严重。“8.8级,我的头脑甚至出现了短暂的空白。”随即,来自东京、大阪、福冈等地的中日友人的电话和电邮不约而至,海潮般的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他的神经。

  回到家,笪志刚马上打开电脑连接网络,给每一位在日的朋友发去问候的电邮,在博客中祈祷日本人民战胜灾难。

  当晚,笪志刚与妻子一起看电视中关于灾难的报道。一组组的镜头过后,笪志刚发现,泪水正顺着妻子的面颊不住流淌。

  笪志刚明白,妻子对日本有着太多的温暖回忆和难以割舍的情怀。2001年,笪志刚曾在京都大学进行客座研究,与妻子度过了一年的在日生活。那段时间,他们多次到广岛、长野和北海道等地的日本朋友家中做客。笪志刚的妻子还在京都大学附属医院进行研修,在京都中央第二医院介护所做志愿者……

  “这几天,妻子看到我就会问‘你在日本的同学都怎么样?’‘日本的朋友都联系上了?’‘单位组织捐款了么?你把这个月的工资悄悄捐了吧!’”笪志刚说,“我的妻子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她对灾难中的日本的同情,并没因政治、国境、民族、历史等因素而转变。在与日本朋友的交往的过程中,友好的烙印已经不知不觉的印在了她的身上。”

  3月16日,100名中国学者在环球时报上发表倡议书,呼吁“向日本伸出温暖的手”,倡导普通民众奉献爱心,以各种可能的方式为日本灾区人们贡献一份力量。

  笪志刚说:“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不应拍手称快,也不应落井下石、幸灾乐祸,那是缺少人道主义关怀和最起码的悲天悯人情怀的表现。勿忘历史绝不意味记住仇恨,更不意味着延续仇恨。”


动漫迷吕涛作出“爱你日本”的手势为日本加油。 东北网记者李晶摄

  熟悉而又陌生的你,还好吗

  “日本地震,新番都停了!做神马都无趣!”3月12日,吕涛又一次浏览了国内知名的几个动漫社区后,无奈地修改了QQ签名。

  30岁的吕涛是一个动漫迷。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大多数日本动漫停止了更新。习惯了追看“新番”的他,一时间“无聊得不知该做些什么”。

  灾难发生后,中国的动漫迷们先是在网络中询问“新番”的消息,继而又为日本动漫作家的生存状况感到担忧。

  有人甚至根据日本方面的报道,在网络中整理了一份“日本地震后漫画家状况(失踪、死亡、安全生还)名单”,包括《海贼王》的作者尾田、《七龙珠》的作者鸟山明、《游戏王》的作者高桥和希等200余名漫画家的灾后现况,一一在列。

  日本地震了,美少女战士还没变身;核电站泄露了,奥特曼也还没出现;城市被海啸吞了,孩子们还没有骑着数码宝贝拯救地球……可是,他们曾教会我们勇敢,曾带给我们快乐,而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是祈福了——这段无法考究来源的文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像吕涛一样的动漫迷们在网络中转发。

  “在我看来,‘海贼’‘火影’‘大闹天宫’‘喜羊羊’带给我的欢乐没什么不同。”面对网络中对动漫迷们“哈日”的斥责,吕涛微微翘起了嘴角,他反问,“难道那些追看《梦幻情侣》和《生活大爆炸》的人就一定是‘哈韩’‘哈美’?”

  灾难也让中国“粉丝”们牵挂着诸如村上春树、山口百惠、东野圭吾等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日本名人的生死安危。

  知道春树在国外避开地震的消息真的很开心!希望日本的一切都尽快好起来!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人们纷纷在网络留言。

  仅在搜狐网发起的一项“为日本震区人们祈福”的投票中,13天里,网民们就献上了近200万次的祝福。

  祈福——为面临灾难的日本民众,更为我们曾经的那份欢乐和感悟。

  灾难也让来自日本的“猫叔”——一只悠然自得、淡然处世的明星猫“シロ(大白)”,走进了中国网民的生活。

  “猫叔”的家乡是此次灾难的重灾区岩手县。地震中断了网络中有关“猫叔”近况的更新。在姚晨、和菜头、佟佳熹等人及众多国内媒体的关注下,更多的中国网民加入呼喊:“‘猫叔’你在哪里?”

  3月14日,当“猫叔”憨态可掬的笑脸再次出现网络,人们一片欢腾。

  现在,仅是“猫叔”在新浪网的微博,就已经拥有了近5万名“粉丝”。不时地有人留下“猫叔加油!”“希望大家都像猫叔一样幸运,乐观!”“犀利的眼神!果断威武!要保持这种气场面对灾难哦!”这样饱含着温馨和鼓励,且不单单是写给“猫叔”的话语。

  人们希望:劫后逃生的日本民众也能像“猫叔”一样,面对灾难,依然坚定乐观。


    别担心,有我们在你身边

  “我在电视上看到日本地震的新闻,心里很难过也很担心,你的家人安全嘛?”——周绍婷

  “健太,你的家里没什么事吧?家人怎么样?日本加油!”——刘成成

  “你还好吗?健太,我在新加坡旅行,听说日本发生地震,你的家人还安全吧?”——小艾

  ……

日本留学生柳健太收到中国好友的问候短信。东北网记者李晶摄

  尽管已经过去了13天,日本留学生柳健太的手机中仍然保存着地震当天中国朋友发给他的短信。

  “我会一直保留着,”柳健太说,“回国后让爸爸、妈妈、朋友们都看一看,和他们分享我的经历和感动。”

  柳健太是日本京都产业大学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国际交换生。为了学业准备,他提前来到了哈尔滨。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宿舍中整理物品。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柳健太慌了神。

  “我不断地拨打电话,给亲人、朋友,拨手机、固话,但都没法接通。”虽然明知震源地离家乡福冈相距很远,但如此规模的灾难以及信息渠道的不畅,还是令身在异乡,年仅22岁的大男孩忧心忡忡。

  就在此时,一声声来自中国朋友的问候,陆续地通过短信,将关爱和温暖传递到柳健太身边。“那时我确实感到了孤单和无助,”柳健太回忆道,“是他们让我重拾了勇气和信心。”

  当晚10点,柳健太终于联系到了家人和朋友,卸下了心头沉重的包袱——家中一切安好。

  与柳健太不同,地震发生时,24岁的菅井温子正和妈妈待在北海道的家里。相同的是,她也接到了一份来自遥远中国的祝福。

  灾难发生后,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老师们,分别与家在大阪、新泻、名古屋、北海道、仙台等地的11名日本留学生取得了联络,确认他们的平安,送去关怀和祝福。

  由于家乡受灾较轻,3月14日,菅井温子在开学前如期飞抵哈尔滨。回到学校后,老师、同学、好友们各种形式的关怀和鼓励,一次次的使她体会到温暖和感动。

  “感谢善良的中国人。”深有感触的菅井温子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充满期待,她说:“虽然还有部分日本人对中国不太友好,但得到众多中国人的帮助后,那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许该重新思考。历史已经过去,希望灾难后的中日关系迎来美好的春天。”

  目前,柳健太、菅井温子等哈师大的日本留学生正筹划开展为日本的重灾区进行募捐。他们说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中国朋友的帮助和支持。

  在网络中,也有一些日本人正将中国朋友的善意和友好向更多的本国民众传递。

  因在《走向共和》中扮演明治天皇而被中国人熟识的日本演员矢野浩二就拿起DV,在北京三里屯拍摄中国人对日本灾区民的鼓励。他在微博中写道:“想把精神上的鼓励转达给日本朋友,希望更多的日本朋友知道中国人民那么关心担心这次日本地震的事。”

  与此同时,网络热炒的“日本人街头举牌‘对不起中国,没有照顾好大熊猫’”、“亚冠赛场日本球迷打标语致谢中国救援”等事件,也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了日本民众的感恩和真诚。

哈尔滨的日本留学生一起为祖国加油。 东北网记者李晶摄

  来吧,仅仅为了生命

  2008年汶川地震后,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在给中国遇难者所作的诗歌中写道:“蚂蚁因它们的小而幸存/蝴蝶因它们的轻而没有受伤/优美的语言也许能耐得住大地震/但此刻我们还是谨言慎行/将心中沉默的金/献给压在废墟下的人们吧!”

  网络中,一位网名为“gaoweidong367”的网友以此悼念日本民众,并为这段文字作下了如是的标注:“请各位朋友,仅仅为了生命!请为那些受伤的心灵和消逝的生命祝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