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居民喜交钥匙“黄房子”迎接新生
2011-10-11 09:50:2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郑雷 薛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黄房子”居民清理家什,告别老房子。
 

  哈尔滨市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改造项目启动征收

  黑龙江日报10月11日讯 在哈尔滨市中心区域花园邨宾馆附近,有一批1898年沙皇俄国为了安置铁路职工和家属建设的俄罗斯式洋房,是哈尔滨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多年来,该街区保护建筑破损严重,棚厦充斥,垃圾遍地,外来人口众多。今年3月份,哈尔滨市南岗区开始对这里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拆除了违障建筑、关停了污染企业、劝离了暂住人口。10月10日,这里开始启动征收补偿工作,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开始了实质性的进展。

  10日,记者来到北京街34号征收指挥部现场时,发现这里已有居民排起了长队交钥匙。76岁的王大娘排的位置比较靠前,儿媳妇站在她身边。王大娘说,她家房子在繁荣街19号,昨天中午她们全家就来排队了,两个儿子还轮流排了一宿。他们想先交钥匙先选房。“早就盼着改造了,这里的环境太差了。”王大娘的话代表着这里居民的心声。

  哈尔滨铁路车辆段退体职工罗世中对记者说,他家是1966年在两个“黄房子”中间盖的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子,当时有政府的批件,这回改造他想要个两屋一厨的房子。“政策非常优惠,不用补多少钱我们就能在爱建安置小区住上楼房。”

  天气晴朗,排队的居民越来越多。记者与居民攀谈,提出想去看看这里的俄式洋房。正在排队的王仁杰把材料交给了老伴,热情地带记者来到他位于海城街65-3号的“黄房子”。记者和王大爷穿过狭窄的胡同,来到堆满杂物的小院,看到王大爷的“黄房子”挤在棚厦间,斑驳的黄色墙体上已有裂纹,王大爷说:“这个房子再不保护起来就太可惜了。”推门进屋,已空无一物,王大爷指着门上的锁告诉记者,这是当年盖房子时就用的锁,现在还能用,一百多年了,很有保存价值,在房子交上前,他想把它取下来收藏。房子的举架很高,王大爷说,原来在屋子里搭个二层铺,他在上层还能站起来。房子里原来还有地窖,屋子面积有多大,窖就有多大,但后来填死了,很可惜。王大爷告诉记者,这个房子是他爷爷留下来的,当年他爷爷参与过修建中东铁路。而他自己也是在这座房子里出生的。小时候,这里黄房子、绿栅栏,种满了绿色植物,环境很好。可现在这里成了城市中心的棚户区,有上水、无下水,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现在孩子们从外地回来,宁可住宾馆也不来这里住。”王大爷告诉记者,当得知“黄房子”要改造,他非常高兴,早早就把房子清理干净,准备上交。

  据项目常务副总指挥杨帆介绍,哈尔滨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改造项目边框四至为东起交通街,西至海城街、公司街,南起木介街、繁荣街,北至联发街、西大直街、花园街围合区域,建筑占地面积约112218平方米,征收房屋总建筑面积约84600平方米,涉及被征收房屋总户数约1986户,其中含有65栋保留建筑。“这个项目既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棚户区改造,居民都很积极,仅一上午就有200多个居民排队准备交钥匙。”杨帆告诉记者,他们有信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征收补偿工作。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该项目本着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复兴旧城、改善民生的目标,保护原有建筑风貌、提升区域形象,打造四个主题园区,将这里建设成为集商务创智、风情休闲、文化消费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成为哈市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