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元旦假期我们和你一起回家 品味那些回家的故事
2012-01-04 11:17:10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刘韬 康福柱 赵猛 代兵 孙航 张帆 张大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4日讯 也许是今年春节有点早,本该欢快迎新年的元旦小长假,在很多人心中多出了盼家的味道。元旦假期,记者走在人群中,能时刻感受到他们对家的渴望,在他们心中,家是故乡的明月,家是游子未曾生疏的温暖,家是对天伦之乐的期盼……因为爱,因为牵挂,家承载着似箭的归心。元旦,我们和你一起回家,去感受属于我们的温暖。

  寄托 漂泊在外格外想家

  “1月1日,腊八,想家”,这是河南来哈打工者老郭心情日记的开篇。40岁的老郭,是元旦期间哈站30万客流中的一员。“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激励着外来打工者早早登上归乡的列车,家是他们漂泊的动力和寄托。

  乐呵呵地赶火车,回家的兴奋让身高近1米9的老郭扛着大包还健步如飞,身旁几位老乡吃力地撵着他的步伐。老郭说,因为想在春节前给家里添个大件,两个月前,老郭和20多位同乡离开家来哈尔滨打短工,搬运的活没少接,愿望基本实现了。元旦临近,他和几位老乡第一时间买了农民工团体票,赶第一趟火车回家。

  老郭操着浓郁的口音说起了他的一双儿女,儿子今年12岁,懂事又孝顺,小女儿是家里的开心果,平时总是缠着他。言语间,老郭的双眼充满了回家的渴望,“离家有两个月了,太想他们了,明天就能见到了”,说起家,老郭一直憨憨地笑着。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当日,尽管天气寒冷,但却丝毫没有阻挡游子们回家过节的热情,在哈尔滨火车站,乘坐火车准备回家的旅客络绎不绝,南来北往的旅客中,有已经放寒假的学生、有辛苦一年踏上返乡旅程的农民工、有赶着和家人团聚的打拼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他们中很多人旅程的方向却很一致———家。

  牵挂 爸妈走进儿女的家

  1月1日,天还没亮,王玉早早地守在哈站出站口,焦急地等待着从伊春开来的K7018次列车。“这几天特别冷,不知道爸妈多没多穿点”,王玉叨咕着自己的担心,没意识到她已懂得了牵挂。

  王玉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伊春女孩,元旦这一天,远在伊春老家的父母要来哈尔滨陪她过节。王玉说,来哈已经5年了,从上大学开始,每年元旦都是父母从老家来看她。

  5时36分,王玉和父母拥抱在一起。从哈站到王玉租的房子比较远,家常话已经等不及回家再唠了,老爸问女儿这两天想吃什么,有没有相中的衣服;老妈一直拉着女儿的手,关切地问女儿单位忙不忙、有没有小伙子追求她。为能让父母好好歇歇,王玉在前一晚把屋里彻底打扫了一遍,收拾衣服、整理床铺、扫地擦地,只要是能想到的角落她都没放过。谁知,爸妈一进屋就忙活开了,老妈打开衣柜,开始一件一件地收拾衣服,又拿起抹布从里到外擦一遍;老爸直接钻进了厨房,打开冰箱翻腾一遍,又打听哪里有菜市场……王玉想帮把手,可父母都不让她动,老爸说:“就怕你在这边吃不好、睡不好,你妈在家天天念叨,怕你一个人在这边生活不习惯。”

  看着老爸在冰箱里填满了她平时爱吃的零食,王玉的眼睛一下就湿了。她告诉记者,离开家后,她多了很多牵挂,也越来越懂父母了。

  亲情 心在一起哪都是家

  元旦,道里区巡船胡同工大老年公寓里,早餐喝过了腊八粥,老人们有的戴上了老花镜读报,有的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又一年新的开始,但在老人们这里更多的是淡定。

  79岁的金大爷热情地把记者迎进他的房间,阳光撒在屋子里暖洋洋的,屋子不大,设施齐全,电视中正播放着金大爷喜欢的乐曲。靠近门口的桌子上摆放着几盒菜肴,金大爷笑着说:“女儿一早就来了,还带来了我最爱吃的菜,等一会孩子们要在老年公寓里陪我一起过节。只要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正和金大爷聊着天,门外传来了清脆的笑声,金大爷闻声笑着说,今天他最重要的“客人”到了。正说着,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进屋里,见有陌生人,小女孩躲到了爸爸身后,偷偷地探出头。“这是我小儿子和孙女”,听到了爷爷的声音,小女孩扑进了金大爷的怀里。金大爷说:“孩子们都很孝顺,平时常来看我,每次都带好多东西来。搬到老年公寓后,节日我都是在这过的,年岁大了,不愿意来回折腾了。”记者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金大爷的大儿子脑出血留下后遗症,爷俩2010年6月来到老年公寓,同住一个房间。

  “这里的工作人员就像亲人一样,这里也像家一样。每天和老伙伴们聊天、散步,生活非常悠闲、规律,很快乐也很充实。”金大爷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天伦 2+1+2的快乐方程式

  “2+1+2”,这不是一道小学算术题,它是快乐方程式,徐子琪小朋友给出的答案是:父母陪着姥姥、姥爷,带着她,一起在中央大街走走,一起到商场里逛逛,吃顿团圆饭,看场电影……大人们告诉她,这叫“天伦之乐”。

  1日傍晚,松花江畔的余晖中,徐子琪煞有介事地一番感慨,逗得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开怀大笑。虽然刚上小学一年级,但整整4个月,徐子琪只有长假、小长假才能获“特批”痛痛快快又吃又玩。她的妈妈王女士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陪伴宝贝女儿的学习、学特长上。难得可以不说学习,这对母女站在江边一起看夕阳西沉,看江对岸的天空如何从火红变成灰蓝,这平凡的景象,却让母女俩都恋恋不舍。

  家庭聚餐,子琪指挥爸爸给姥姥、姥爷点最喜欢的菜,子琪姥爷忙不迭地制止。小大人子琪又把全家人逗笑了。

  子琪爸爸对记者说,家是同心圆,孩子、老人是圆心,是他们让家庭有了最重要的欢乐内涵———天伦之乐。也许我们最终都会懂得,世上没有一种欢乐能超过“和家人一起开心地笑”。

  希望 添丁进口更有奔头

  3日,在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科,牟婶抱着刚洗完澡的宝贝孙子“小宝”笑呵呵地走出了门。牟婶告诉记者,宝贝孙子是去年12月29日出生的,非常健康、可爱,在岁末年初添丁进口,一家人甭提有多高兴了,也多了份寄托和希望。

  元旦假期,牟婶一家在医院里度过,虽然不如在家方便,但一看到孩子,全家人就打心眼里高兴。孩子还没起名呢,就临时叫“小宝”。牟婶说,这几天在医院,天天抱着孩子来洗澡,看着孩子一天一个样儿,心里甭提多喜欢了。说起当奶奶的感觉,牟婶笑着说,就俩字儿,“高兴”!就要抱孩子回家了,一家人早就分好工各忙各的,得买电暖器把家里烧热乎,可别把孩子给冻着;要买好多婴儿用品,孩子回家就能派上用场;全家人都嚷着要来医院接孩子回家……牟婶说,这孩子有5个姑姑,马上就要过大年了,这回家里可要过个热闹大年了。到时大家都会过来看孩子,一大家子人在一起过年,你说该有多幸福。“小宝”的出生,是今年家里最大的收获了。说起这些,牟婶笑得合不拢嘴。

  牟婶还憧憬着,过了年,天儿就一天比一天暖和了,孩子也一天天地长大了,夏天就能把孙子抱出来玩了,以后的日子就是围着孙子转喽。

  归航 家就是起锚的港湾

  黑龙江科技学院大四学生小李说:“从上大学开始,有了一种心情叫回家。”但这次新年回家,对他有些不同———即将结束的学生时代,他不得不在离港之前来一次归航。

  2011年12月31日,小李在哈站准备踏上回家的火车,与往年不同,小李只带了一个简单的背包,里面装了一些日用品。小李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元旦就开始放假了,与往年不同,他没有把换洗衣服带回家,因为元旦后还要回来找工作。小李把自己装扮得很整洁,他说:“在放假前,父母来电话说元旦要带他去走亲访友,看看亲戚们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给他介绍。一到家,就马上要去串门。”

  小李告诉记者,元旦家庭聚会他成了焦点。每年的家庭聚会他就吃个饭,代表小一辈说点祝福的话。今年的聚会,叔叔、阿姨都主动来问他今后的打算,大家也围绕着他讨论起来。叔叔问:“打算考研还是考公务员?”哥哥说:“我们单位也招人,要么你来我这儿算了,就是倒班儿,累点儿。”大家一直在议论小李工作的事,这让小李心里有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温暖。

  元旦那天晚上,为了儿子的未来,小李爸爸跟朋友喝到大醉。小李说,他从来没见到过爸爸喝酒喝到吐,吐后继续喝。那一晚,醉眼蒙眬的父亲告诉小李:“家就是你的依靠,为了你,怎么样我都高兴!”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