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5日讯 “今天你们班有9个孩子没来?”昨天8时许,道里区新华街一家幼儿园的陈园长早查时发现,冷天持续,园里各班请假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很多家长毫不掩饰地说“回家猫冬”。记者就此采访市区内多家幼儿园,发现公立园相对还好一些,部分私立园近期的幼儿出勤率也就五六成。归根结底,过分溺爱、家长嫌冬季医药费与接送费用高是“幼儿猫冬”主要原因。
专家:猫冬养成坏习惯
记者在陈园长手中当日的出勤统计表上看到,12个班级就有70名孩子没来。“园里一批孩子回家‘猫冬’确实是近两三年管理中出现的一个新情况,孩子受其家庭生活方式与家长做事方法左右。有些富裕家庭在海南、广东等地购房,创造了在南方“猫冬”数月的条件,其父母或老人一去南方度假,就要带上孩子;有些工薪族父母则认为冬季孩子易患病,医药费动辄几百上千,再加上打车、开车接送费用每月要增加500元左右……核算下来“成本”还真不小。只要家里有人看孩子,也就不来幼儿园了。
隆冬时节,“坚持上幼儿园”成了一个难题。哈尔滨市社科院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王纲主任认为,目前低龄幼儿及学龄前教育也是按学年进行的,每年分两个学期,各科目教学一环扣一环。家长冷天“猫冬”的做法会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知识衔接不上,对孩子成长不利。
园长:上学以后难适应
记者又采访了南岗区龙江街口的一家私立幼儿园,看到2层小楼内,虽然是下课时间,在中厅活动的孩子也就百人左右。据介绍,该园是这条街上生源最好的园,每年9月初总能看到两三百名孩子在门前场地上活动。该园王姓负责人表示,冬季缺勤和迟到在幼儿园是常事,一部分在家“猫冬”,还有一部分孩子跟着家人去海南当“候鸟小孩”,而且一当就是两个月,说一声后就干脆不来幼儿园了。规定8时20分到校,却总有一些孩子固定在每天9时、10时甚至11时才进园。14时50分课程结束,又有家长等在门口接孩子了,晚餐也不吃了。这部分孩子将来上学后想要不迟到、不早退,家长和孩子可能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适应。”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个现象,有些“猫冬孩儿”在老人带领下整天窝在有空调的室内儿童乐园、书店、超市里。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专家提醒,经常出入人多的封闭场所更容易导致孩子患病。上幼儿园每天适度运动相当必要,穿好棉衣、戴好围巾手套每天坚持进行户外运动,可增强儿童机体抵抗细菌侵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