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周晋: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现今区域卫生规划的主要矛盾
立法保证政府投入不浪费
加强对医院执业监控力度
生活报1月11日讯 【现状】当前我省的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城镇社区和农村县乡医疗资源少。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现今区域卫生规划的主要矛盾。我省对医院的总体投入平均化,没有发挥出激励作用,导致医院服务效率低下。
省人大代表、哈医大一院
院长周晋
【建议】
省人大代表、哈医大一院院长周晋建议,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和省里的区域卫生规划政策和法规,政府主管部门可以按人口数量、交通条件、医学教育布局等因素,进一步调整和实施我省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必要时可以通过人大立法,提高区域卫生规划的法律效力,保证政府投入不浪费,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
【分析】
周晋表示,从做大做强我省医疗服务品牌和提升竞争力的角度,应依托哈尔滨医科大学建立省内医院联合集团,采取区域医学中心的发展模式,这样有利于整合我省医学教育的临床学科资源,尤其是解决了大型医院人才下不去(支援)、基层医院人才上不来(进修)的问题,使医学人才流动在一个平台内合理流动。
周晋分析认为,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不能再搞平均分配,应按区域卫生规划赋予各级医院的职能和完成的绩效成果来进行真正“差额”补助,对基层医院的建设和功能定位要考虑实际情况,切忌盲目投入大量的设备和房屋,可以优先投入通信、网络等会诊和转诊设施的建设。政府应重视医务人员的知识价值,适当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水平,对有条件开展特需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可以放开收费政策,采取医患双方自愿协商的付费方式。民营医院应纳入区域卫生规划进行规范管理,避免专科医院设置重复的现象,并要加强政府对执业全过程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广告和医托行骗等行为。
省政协委员张斌:
护理服务“无偿性”阻碍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提高医疗护理收费标准
让患者享受更优质服务
□文/摄见习记者霍营
【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与日提升。如何在保证患者医疗负担不增加的情况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合理制定护理服务价格标准,成为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
省政协委员、哈医大二院
院长张斌
【建议】
省政协委员、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建议,应组建专项课题组,调查我省主要医院护理工作做好详细分类和护理服务定级,做好收费细则,制定定价体系。建立健全护理服务收费制度和相应政策法规,区分好分级护理内容,以制度方式确保服务细节的落实。将护理服务收费项目纳入医保范畴,降低医疗服务收费对患者造成的负担。根据定价体系研究制定护理费收取办法以及医院收取护理服务费方式,开展重点地区、重点医院、重点病房服务试点工作。
【分析】
张斌介绍,2010年,国家卫生部启动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全国设立近万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哈医大二院为全国首批优质护理病房示范工程的医院之一,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整体护理”理念。护理改革推行以来,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增强的同时,护理收费却远远落后于新增的服务成本。常年近乎“无偿性”的护理服务带来众多弊病,并最终在医疗大发展时期成为阻碍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张斌分析认为,目前,我省护理服务收费标准为全国最低,背离了护士的劳动价值。在国家加大力度发展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期,更应注重对人力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用。提高护理服务收费标准,落实护士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定价体系,更是对我省护理事业的有力促进,是让更广泛范围的患者群体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必要举措。
省人大代表申宝忠: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降低患者整体医疗费用
□本报记者刘凤梧
【现状】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也开始进入大型三甲医院建设的舞台,成为医院提升综合实力和实现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信息化建设正在医院整体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省人大代表、哈医大四院
院长申宝忠
【建议】
省人大代表、哈医大四院院长申宝忠建议,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就医流程、提升医疗质量最佳化、加快工作效率,并实现病历电子化、办公自动化、网络区域化和软件标准化。因此,我省应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在医疗活动、管理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业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分析】
申宝忠介绍,以哈医大四院为例,在全面建设数字化医院目标指引下,医院相继启用门诊医生、住院医生工作站、完善PACS、LISS系统,还完成HIS系统与PACS系统的整合,目前系统接口工作运行稳定,为实现检查结果在线调阅奠定了基础。2011年,哈医大四院成立了全省最高端的医学远程会诊中心,可以实现远程会诊、电子阅片、手术转播、远程教学、视频会议等强大功能。
申宝忠分析认为,远程会诊为专家和患者、基层医院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可以为基层医院服务,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解决疑难杂症;如果信息建设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明显改变目前偏远地区患者转诊的情况,使患者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既减少转诊交通、食宿、陪护等非医疗支出,降低患者整体医疗费用,又避免转诊旅途劳累加重病情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患者多了一条便捷、经济、优质的就医途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让基层直接或间接享受到高端医疗服务,这将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