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电工那师傅——"做事用心悟就会有出息" 技术革新20多项
2012-01-11 10:50:0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晓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1日讯 “那个拿着棍子检查机器的人就是那振宽。”向导一指,我看见一位40岁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蓝色工服、头戴红色安全帽、脚穿迷彩胶鞋,黝黑的脸上还留有一些胡茬。如果不是经人指点,很难想像这就是只有高中学历却取得了20余项革新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300多万元的高级电工那振宽。

  25岁取得第一项 技术革新成果

  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响,记者在新时代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烧成车间见到了那振宽,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那振宽18岁那年高中毕业被分配到水泥成品车间成了一名电工学徒,一直从事着低压电器维修工作。

  造水泥需要几种配料按比例配比,那师傅工作后不久就发现,由于机器设备陈旧,在按比例配比时,既浪费原料又浪费时间,同时配比机器上有一个叫“调压器”的零件经常被烧毁,非常浪费。那师傅就想尝试着改变这一状况,他平时琢磨积累经验,看书翻阅杂志,终于用一种“可控硅”代替了原来的调压器,自此这个零件再也没有坏过,机器事故率降低为零,为公司节约了不少成本。这是那师傅取得的第一项技术革新成果,那时的那师傅25岁。

  改造淋水系统 居民不再投诉

  从事水泥行业的人都知道,水泥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两磨一炼”,即从矿山采下的石头磨碎后变成生料粉,生料粉进窑烧制变成熟料,熟料再磨变成水泥。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生料粉进窑烧制变成熟料,企业效益的好坏全在“窑烧”。2004年,公司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要对原有的比较落后的生产系统进行改造,引进了一套全新的“窑烧”设备,作为技术骨干,那师傅由水泥成品车间调到了烧成车间。新设备的引进确实提高了“窑烧”效率,从每小时6到7吨提高为每小时53吨,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新设备的电除尘器外排不达标,大量的石灰像雪花一样从窑内排出来,几乎每位工人身上都落满了“雪花灰”,从远处看过来,大量的石灰像蘑菇云一样,这不仅对工人们的身体产生巨大危害,对空气也造成了污染,同时也造成了企业原材料的浪费。很多附近的居民见到这个场景,都去环保部门进行投诉,企业生产陷入困境。

  很多技术工人认为是窑尾部的电除尘器出现了故障,细心的那师傅经过仔细研究后,发现是进入电除尘器内的烟气湿度不够,是电除尘器与窑预热器之间的一个叫“增湿塔”的设备不适合水泥生产,增湿塔上的喷枪是给钢铁行业用的,因此效果不好。于是那师傅更换了原有的喷枪,并对喷枪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加大了喷枪的密度,“雪花灰”问题迎刃而解。这项革新每年为公司节约资金100余万元,这也是那师傅最引以为傲的一次革新。“那师傅虽然没有高学历,但是平时特别喜欢看书,取得了20多项革新成果。尤其是改造淋水系统,不仅保护了工友们的身体健康,改善了空气质量,而且更为企业节约了成本,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我们都特别敬佩那师傅。”工人王恒力说。

  没学过计算机 编出自动控制程序

  在那师傅取得的20余项技术革新成果中,最难的就是DCS自动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利用电脑编程,实现控制、现场无人化,只需通过电脑就能操纵下料过程,进而省去人工。对于上世纪60年代出生、高中毕业的那师傅来说,学会电脑编程真的难如登天。

  为了DCS自动控制系统能及时应用,那师傅一有时间就钻研书籍。“一串串的符号,好像天书一样,完全看不懂。所以只能翻阅参考书,请教别人。”那师傅这样描述DCS自动控制系统编程期间的生活,“电脑编程与实物机器完全不一样,刚接触时无从下手,这是我经历的迄今为止最艰难的一次技术革新,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套编程,实现了无人化下料。”

  没有高学历 只是爱琢磨

  只有高中学历的那师傅之所以取得这么多成就,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太喜欢琢磨了。那师傅性格比较内向,除了爱读书之外,就是愿意对看到的事情进行琢磨,琢磨琢磨就出门道了。“人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悟,那样就会有出息。”那师傅经常这样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师傅对工资、待遇看的越来越淡薄,反而是不断地革新才让他快乐无比。“那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我这可不是唱高调,我心就是这么想的。从事电工行业这么多年,逐渐爱上了这样的工作和生活,如果让我坐着、躺着反而不习惯了。就算今后退休了,我也要继续去做安装或者技术指导,在家是待不住了。现在我精力旺盛,那我就要不断革新,带着我的团队牢牢捍卫着这条生产线不让它出问题。”那师傅说。

  获得技术革新 成果20余项

  那振宽向记者展示了他所取得的成就,一本本红色获奖证书。看着这些证书,那振宽不自觉地笑了,笑的既腼腆又自豪。

  目前,那振宽是新时代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烧成车间的副主任,20多年时间里他共取得技术革新成果2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荣获“黑龙江省创新杯竞赛创新能手”“黑龙江省龙江技术能手”“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双鸭山市‘十五’时期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双鸭山市劳动模范”等多项殊荣,近年来,那振宽还总结了工作经验与建议,先后在国家重点期刊《水泥》、《水泥工程》、《四川水泥》等杂志上发表技术论文20多篇。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