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滨县开展
“我为社区添光彩 我为社区做义工”
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绥滨县在全县党员中开展“我为社区添光彩,我为社区做义工”主题实践活动,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强化党员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一、组建服务队伍,完善管理平台。按照自愿参加与组织引导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力所能及与长期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组建党员义工队伍。在党员义工招募过程中,共注册登记党员义工563人,明确专人组织填写《党员义工登记表》,签订《党员义工服务承诺书》,建立《党员义工服务台账》,并将党员义工的家庭住址、行业、特长、联系方式、服务承诺和服务时间等内容录入计算机,建立党员义工电子信息库。根据党员义工的具体情况,合理划分服务类型。党组织在党员义工服务过程中填写《党员义工服务记录单》,对参加服务情况、服务时间等认真进行记载,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及表彰先优的重要依据。
二、拓宽服务内容,方便社区群众。一是提供义诊服务。以各社区医疗战线党员为主体,对本社区老弱病残、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进行义诊,登门入户进行医疗跟踪指导。发放健康知识小册子、设立咨询点、咨询电话,在社区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每月开展一次义诊活动,共为社区居民提供量血压、听诊和按摩等医疗服务800人次。二是开展各类帮扶。对社区困难家庭及空巢家庭进行资金帮扶,对“两劳”释解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及问题青年进行思想帮扶,对贫困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开展党员支教、上门家教等结对帮扶活动。今年以来,各社区开展相关爱心行动12次,为困难家庭捐助资金9000余元,安排贫困家庭和农民工及子女教育培训4次、40余人,为贫困家庭学生申请困难补助1500元,帮助9名学生完成学业。三是提供法律援助。以熟悉法律知识的党员为主体,对需要法律援助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共发放《法律援助条例》、《物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法律援助便民维权服务卡等法律知识宣传手册6000余册,进行民间纠纷调解11次。四是开展公益活动。广泛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一次联谊活动,一次援建活动,一次社区环境整治活动,一次志愿者活动,一次共创文明城市宣传活动,一次为社区居民办实事活动。积极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党员义工与社区居民一起开展义务劳动,治理社区秩序、改善社区环境卫生条件,绿化美化社区环境。目前,共组织各类公益服务活动23次,捐赠图书2000余册,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切实扩大了党员服务范围。
三、创新服务形式,确保取得实效。一是活动日服务。各基层党委、社区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在辖区内选择一个固定场所设立临时服务点,每月确定一个工作日为党员义工活动日,在活动日前三天向辖区群众公布服务项目、时间和地点,组织党员义工集中开展法律咨询、心理咨询、义诊服务、清扫垃圾、社区绿化等方面服务。二是“派单”服务。社区党组织接到服务任务,或受理到居民群众的直接求助后,通过“派单”的形式,给党员义工下达服务任务。今年春季,兴民社区居民反映冰雪融化的脏水导致田丰街东侧路面卫生环境脏乱,社区党组织“派单”给辖区内的34名党员义工,利用周末两天时间将该路段卫生清扫干净,居民们在社区留言簿上纷纷留言,对党员义工们表示感谢和赞扬。三是点名服务。党员义工直接办理居民合情合理的点名服务事项,切实为居民办好事、做实事。各社区均设置了“社区法律服务站”宣传板,公布辖区内“律师党员义工”的照片及联系电话,并将每月第一个周日上午作为定点服务时间,群众可根据自身情况点名寻求帮助。截至目前,社区法律服务站共接待居民法律咨询560余人次。党员义工活动开展以来,全县563名党员义工共参加环境卫生整治、绿化养护、治安巡逻、相关咨询等服务活动3200余次,解决办公经费、社区基础设施方面的有关难点问题600余件,县内各社区形成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党员义工精神,切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