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双向管理 服务双向创业
明水县全力促进流动党员创先争优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明水县以流动党员“创建双向阵地、实施双向管理、提供双向服务、扶持双向创业”的“四个双向”流动党员管理模式为载体,引导流动党员立足岗位作表率、促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完善双向管理,打牢流动党员创先争优的坚实基础。一是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采取派驻埠外党建联络员,到流入地党组织回访以及通过电话、网络、信函联系等三种联系方式,先后与79个外埠党支部所在的38个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并函寄了《明水县委致明水籍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的公开信》和《明水县关于加强流动党员双向管理的建议》,提供了全部流入党员的动态信息资料,达成了双向管理共识。目前全县共派驻外埠党建联络员12人,县委主要领导参加回访26次,电话传递党员流动信息400多次,网络沟通情况300多次。二是与流入地党组织签订双向管理协议。由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带队,到党员流入地与当地党组织对接,共同探讨修改并签订《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协议》,明晰了双方在流动党员管理、培训、考核等方面职责。目前已先后与哈尔滨、大庆、绥芬河、满洲里等35个当地党组织签订了双向管理协议,涉及党员388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80%。三是建立双向管理四项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了“信息反馈、沟通协作、考核评定、扶持激励”等四项双管工作机制。以明水远程教育网专栏和电话专线联系为主,以邮寄信函、驻地回访、派驻联络员联系为辅,确保双方都能够随时掌握每一名流动党员的动态信息。对需要在两地分阶段完成的主题实践、发展新党员等活动或工作,由双方协作完成。每年对外埠党组织和流动党员进行一次考核,特别优秀的,由双方共同向当地各级组织推荐,现已有36名流动党员成为流入地党组织、人大组织、政协组织和工商联成员。同时,按照《明水县关于给予外埠党组织负责人适当经济补助的决定》,按时发放补贴,以调动流动党员工作积极性。
二、依托双向阵地,引导流动党员积极服务两地发展。一是强化思想教育。积极与各流入地党组织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双向管理优势,利用组织生活、集中学习等时机,教育引导广大流动党员以两地为家,发挥自身技术、信息、示范带头作用等方面的优势,全力服务两地经济发展。二是双向开展活动。组织流动党员在务工地开展“我承诺、我服务,我创新、我超越”等系列主题服务活动,开展优质服务,创建优质工程,树立明水党员形象。在家乡利用流动党员节假日返乡之际,组织他们开展务工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其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载体,引导他们增强“带头致富、带亲朋致富、带动劳务输出”的责任感。三是选树先进典型。通过两地公开表彰,双向大力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创先争优活动在流动党员中的影响。明水县驻大庆肉联厂党支部有3名流动党员自发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开展技术攻关,为企业增效;驻满州里大众出租车公司党总支书记于占江带领12名流动党员,在服务满州里乘客时主动亮出身份,公开承诺。目前有3个党小组、2个埠外支部和8名党员获务工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26名党员被评选为带头致富典型,15名党员获得带动劳务输出特别贡献奖。
三、提供双向服务,扶持双向创业,拓宽流动党员创先争优的发展空间。一是发挥县内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解除流动党员后顾之忧。以县劳动力转移党委、乡劳动力转移党总支、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站为依托,成立了县级服务公司1个、乡级服务站12个、村级服务队99个。县乡两级劳动服务组织,主要负责技能培训和信息发布等;村级服务队主要负责流动党员家庭土地耕种、困难帮扶、子女上学和老人托管等。目前全县亲情服务队已累计代耕托管农田超过万亩,代理托管老人儿童102人,提供无偿服务价值80多万元。同时,流入地党组织也积极帮助流动党员开展信息、择业和维权等方面的服务,为流动党员务工助发展、创业争先优解除了后顾之忧。二是加大工作力度,引导鼓励流动党员外埠创业。先后制定了奖励带头人、免费提供培训等6项优惠政策,通过组织引导、能人带动、项目开发等渠道,鼓励和支持农民流转土地,外出创业。劳动力转移党委创建了8个技能培训基地,每年无偿开展定向培训30多场次。目前,全县流动党员带领农民工在38个城市的16个行业服务创业,开发创业项目60多个,培养创业带头人128个。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扶持流动返乡创业。制定《明水县扶持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实施意见》,从土地流转、项目开发、技能培训、贷款发放等多方面给予返乡党员大力扶持,开辟了流动党员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并将具有一技之长的返乡党员,纳入“乡土人才”库和村干部后备队伍管理,吸纳外埠创业成功党员返乡办企业。目前,已有78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招商引进建设项目12个,新增种养大户100多户,新上加工项目68个,增加基础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