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262期
2012-01-31 16:52:1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为山村孩子播种希望的园丁

  ——记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中心校教师仲威平

  小兴安岭南麓曾经坐落着一个简陋的学校——铁力市工农乡兰河村小学,偏远,不通电。这里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教师,恪守“一人一校”的操守,从22岁扎根农村教育,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二十多个寒来暑往,二十多个春华秋实,每天近二十公里的乡村土路,她用暖暖的爱心关注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用满腔心血诠释教书育人这一崇高职业,用共产党员的崇高信念谱写出感人篇章。她就是铁力市优秀党员教师——仲威平。

  一个教师的学校

  从1987年到2009年,仲威平在铁力市工农乡兰河村小学任教(2009年并入中心校)。兰河村小学办学条件特别简陋,只有一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里面是四张学生桌、八把破椅子、一张老式办公桌和一面黑板。1998年,铁力市教学资源整合,兰河村小学面临撤并,但还有14个特殊学生走不了,这几名学生都是贫困或者单亲家庭中无人照料的孩子。如果学校撤销,这14名孩子就得辍学。没有老师愿意继续留在这艰苦的偏远地方,看着学生们那一双双无奈、无助却又充满期望的眼神,仲威平说话了,很简单,仅仅五个字:“我留下来吧”。

  面对着14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她组建了复式班,让几个年级的孩子在同一间教室内上课。10多年来,她既是老师,又是学校的勤杂工,14个学生、4个年级、4套教材、每天6节课,每天都要不停地说、不停地讲,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她必须认真准备各年级的全部课程,虽然有的课程只讲给一个人听,但那也是一个年级的全部学生。

  当初,学校没有旗杆,如何把国旗挂起来,让她煞费苦心。最终,一根4米长的树干被她“变成”了国旗杆。“我跟孩子们一起把‘旗杆’先放倒,把五星红旗绑在一端,再将‘旗杆’竖起,埋在坑里固定。”从此,兰河村小学就有了独特的“升旗仪式”。

  教室里的桌椅也是仲威平特意为孩子们亲手改造的。她说:“以前的桌子太高,学生个头小,坐下就够不着桌子了,只好跪在椅子上。我干脆把桌子腿一个一个锯掉。”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她总结了“动静教学法”,每节课都要环环紧扣,动静搭配,教室的一块黑板分成四块,每个孩子都专心致志地学习自己的课程,孩子们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自理能力。

  关爱在心中传递

  仲威平爱自己的岗位,更爱那几个贫困的孩子。这些学生来自本村困难的家庭,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中有病人。每个学期开学,她都要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练习册。到了换季时还从家里找很多的衣物给孩子们。每到农忙季节,家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时孩子上学连脸都洗不上,她经常在学校给他们洗脸、系扣子、系鞋带。

  有一个叫苍海的学生,母亲弱智,说话口齿不清,父亲患脉管炎,走路十分困难。苍海13岁才上小学一年级,拿笔都拿不好,她就手把手地教,反反复复地练。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不想让他念书,她就一次次地找家长做工作,苍海坚持读完了小学四年级,2006年8月,17岁的苍海到修理部学徒去了,临走时,给她深深地鞠了一躬,眼含热泪对老师说:“老师,谢谢您,是您教会了我认字。”

  12岁的庞运发患有智障,一年级读了2年,二年级读了3年,可仲威平从未放弃过他,不会就反复教,反复巩固,使他能够流利地背出乘法口诀。

  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性格孤僻、内向。她教他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四年级吕雪松就是不唱,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妈妈不好,她不要我了,我恨她”,我只唱:“世上只有老师好……”。后来,仲威平耐心细致地做孩子们的思想工作,温暖了孩子封闭的心灵。

  学校没有阅览室,她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开辟了一个读书角,都是她从家里拿来的词典、课外书。她带领学生一起做各种手工制作,在那间小小教室的外间挂着孩子们做的仿真的小房子、小扫帚。每到秋天,她和孩子们一起到大自然当中去采集各种标本,让这个集体充满欢乐。

  风雨无阻的旅程

  曾经有人给仲威平计算过,每天往返40里路,一年走180天,走过的路是7200里,20年就是7万多公里,比绕地球赤道一圈半的距离还要多。

  每到春天,白天化开的雪水早晚又结冰,路面上光得像一面镜子。有时仲威平骑着车子就被狠狠摔倒,并顺着路面滑出二三米远,车子和人一齐滚到路下,车被摔坏,脸被跄破... ...仲威平的包里,一年四季始终带着螺丝刀、气门芯之类的用具。20多年来,她共骑坏了4辆自行车,途中被精神病人惊吓、被狗咬伤、被寒冷冻伤也是常常发生的事情。

  2004年的一个冬天,下一夜的大雪快没到了膝盖,仲威平推着车、趟着雪艰难地向前行走,回头看看,一辆车、一个行人都没有。她干脆把自行车放到路边的住户人家,跑着赶去上课,跑累了再走。那天的风雪实在太大,吹得她眼晴都睁不开,两个多小时,才走到学校。学生在校门口齐刷刷地站着,眼巴巴地等着她,“老师来了,老师来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喊着,前前后后地跑来,她捂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脸蛋问:你们没想过老师今天不来吗?孩子们齐声回答说:“因为您说过,天上下刀子您也要来教我们,所以我们就在这等您。”

  奉献付出的艰辛

  学校一直没有饮用水,仲威平每天都从家里用瓶子带水。冬天,一路上水结成冰,到了学校,冰又成水。由于常年带午饭,三口干粮两口水,饥一顿、饱一顿,她得了很重的胃病。每天还要不停地讲话,又得了咽炎。

  2003年,她患了严重的妇科囊肿,一开始用药物控制,后来每次病情发作都令她非常痛苦。因为她每天骑自行车走山路,过度的劳累,使病情越来越重。后来她找来村医生,一边上课一边点滴,一直没有放弃孩子们的教学,这样忍着坚持了四年。2006年1月,孩子们放假了,她才到医院做手术。

  2009年暑期,铁力市教育局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兰河村小学被撤并,她带着她的学生到工农乡中心校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她一如既往、默默奉献。

  仲威平的母亲患糖尿病、心脏病很多年,去年六月的一天,她正要去上班,母亲对她说:“你今天别去了,在家陪陪我,我很难受啊”。看着苍老的母亲,她放不下,可又放不下孩子们,她想了一会说:“吃上药,你一会就好了,学生快放假了,等放假了,我好好陪你。”从家走时,她几次回头,又几次向屋外走去。当她上到第二节课的时候,工农乡中心校副校长骑摩托车来到学校,说她母亲不行了,回去看看吧。回到家,她被眼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母亲的装老衣服都穿上了。在母亲弥留的日子里,她没有陪上一天,母亲带着对女儿的想念离去了。

  20多年的艰辛付出,仲威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她先后被授予铁力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伊春市十佳德育教师、关爱标兵;黑龙江省县域教育人才、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009年,仲威平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0年获得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的事迹先后被伊春日报、伊春电视台、林城晚报、黑龙江教育杂志、生活报、黑龙江日报、新华社《瞭望》周刊等媒体报道,雅虎、新浪、搜狐等20多家网站也纷纷对她的事迹进行了转载。

责任编辑:侯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