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固本 强村富民
——记中共克东县千丰镇宏升村支部委员会
千丰镇宏升村共有8个村民组,7个自然屯,耕地2万亩,农户586户,人口2288人。现有党员45名,4个党小组,入党积极分子15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宏升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带领村民走上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800元,同比增长15.4%,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突破8000元。先后被评为县“五个好”先进党支部、市老区工作先进单位、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
夯实基础,筑牢坚强堡垒
村党支部首先从创新党组织设置为切入点,按照党员实际特点,将全村党员划分为老龄党员党小组、村务管理党员党小组、流动党员党小组和产业党员党小组。每个党小组在自然屯下设党员服务区,由党支部指定一名责任心强的党员作为服务区负责人,扩大了党员联系群众的覆盖面,形成了农户对党员、党员对服务区负责人的双层服务网络,既保证了上级政策、决策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目前,村里的村务党务全部公开,凡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情,都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
从强化班子建设为着力点,采取“两推一选”等方法,把政治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群众威信高,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3名农村优秀党员选进村党支部班子;从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文化、年龄、性别结构入手,重新制定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把能为群众办事,有本领、有培养前途的3名优秀年轻人才选进后备干部队伍。同时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资源,搞好党员培训,提高党员素质,每年都邀请县农业中心、畜牧局的专家和本村种植、养殖典型等农村实用人才为党员培训增收致富技术,现已组织培训40多场、2000多人次。
突出特色,助推经济发展
针对宏升村人多地少的实际,村党支部提出了“发挥优势、借地生金,突出特色、种养结合”的发展新思路。2008年,村党支部书记董玉良带领48户党员群众到长水河农场一次承包耕地28000多亩,相当于再造一个宏升村。为提高机械化程度,村党支部组建了1处千万元大型农机合作社,每年净增收入近800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今年,村党支部依托农机合作社,组织5台套大型农机具,到内蒙古承包土地3万亩,进一步扩大了机械化种植规模。为加强组织领导,村党支部在当地建立起流动党员党小组,组织6名党员开展活动,每年为农民解决种子、化肥和油料等物资折合人民币50多万元。
为拓宽增收渠道,村党支部把发展眼光瞄准了葡萄种植和奶牛生产。2007年,村党支部书记董玉良多次带领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到大庆、长水河等地考察,引进栽植葡萄和美国提子项目,并亲自带领3户农民试栽4栋葡萄和美国提子大棚,旺果期,亩效益高达3.5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年农民自发栽种大棚40栋。党支部因势利导,组建了葡萄生态园区专业合作社,并在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红串喜”绿色商标已通过国家认证。目前,合作社已拥有会员120余人,涉及农户45户,累计投资300余万元,兴建大棚136栋、150亩。同时,依托飞鹤乳业,发展奶牛产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党员、村组干部带头饲养奶牛。现已有27名党员养起了奶牛,8名村组干部全部成为奶牛饲养大户。农民党员谭景昌养殖奶牛54头,年纯收入20多万元。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村奶牛存栏已达263头,日交售鲜奶1000公斤。并成立了奶牛协会,建成榨奶站2处、2000头奶牛养殖牧场一处,今年入栏300头,三年内完成入栏任务,牧业收入可达成800万元以上,基本实现由普养向牧场专业养殖转变。
关注民生,建设新型农村
村集体经济强了,农民收入高了,村党支部想为百姓办的事情更多了。从发展公益事业做起,村党支部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委新农村建设政策性机遇,用足用活政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目前,累计投资280万元,修建水泥路8公里,全村主次干道全部实现硬化,修整路边沟3200延长米,栽植行道树3500株,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完成村级文化室1处、200平方米,休闲广场2处、1400平方建设,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安装路灯68盏,建公厕3处,打机电井3眼,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积极协调资金30多万元,新盖标准化校舍12间、700平方米,改善了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村小学入学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全村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使弱势群体充分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尤其在泥草房改造上,村党支部大刀阔斧、勇于创新。2010年,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组织12户农民建设别墅6栋、1800平方米。今年计划投资600余万元,建设别墅17栋、6000平方米,目前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末完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