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县立足亲民利民便民
积极探索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新途径
在深入开展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通河县委进一步创新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方式方法,着力在拓展服务空间、扩大服务影响、增强服务效果上下功夫,形成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广泛参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良好局面。
一、千名干部进农家,变窗口服务为驻村服务。在全县深化开展了“千名干部进农村,服务群众促和谐”驻村活动,具有服务职能的单位党组织包村,具有服务职责的党员干部轮流驻村,全方位做好面向农村服务工作。一是抓好职能服务。把服务工作开展到村,就地办理就地办结,让群众少跑“冤枉路”。目前,医疗保险已进村办理,农业生产补贴贷款实现入户发放,工商注册全程代办。二是拓展服务内容。发挥驻村单位和驻村干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帮扶作用,开展保民生、助发展、促稳定等工作。驻村干部小到邻里纠纷,大到土地争议,及时介入、积极调解、全力稳控,共化解涉及土地、经济、干群等纠纷400多起。三是积极办好事实事。重点做到“三帮”:帮生产,广大驻村党员干部共投入120多万元,帮助打机电井,建育秧棚,为贫困户购买化肥、种子、农药;帮项目,引导和组织农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共发展有机水稻5000多亩、芦笋870亩,养殖樱桃谷肉鸭1000万只;帮建设,协调筹措资金帮助村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县地税局驻村干部郭有满协调有关部门为依山村争取了30多万元的改水、修路资金。
二、行业相近搞联合,变个体服务为集中服务。按照行业或系统归类的原则,将分散的服务单位整合起来,形成集约式或链条式的服务体系,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一是依托行政审批中心,完善“一站式服务”。扩大行政审批中心的进驻范围,公安、建设、工商、质监等35个部门单位在行政审批中心设立了服务窗口。并通过电子屏幕、工作图板,把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公示于众,群众一目了然,居民身份证办理、建设事项审批等全部实现办结“一站化”。二是按行业设立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效能。对同一行业或系统的行政和公共服务,依托某一重点单位或窗口,采取设立代办点、分理处等方式,实现服务的集中化,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如设立农业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各类涉农事项;设立交通服务中心,统一办理交通系统的各类服务事项。三是组建联合服务队伍,深入基层“零距离”服务。把具有服务职能的部门和单位组合起来,成立服务队,走出窗口和单位,进农村、进社区,采取“服务大集”等形式,到群众家门前开展服务。目前,组成7支党员服务队伍,开展农技指导会21场次,举办就业大集7场次、文艺演出9场次。
三、便民利民走上门,变等候服务为约请服务。坚持“请进来”、“送上门”,创新服务形式,千方百计地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一是开通服务热线。指定专人负责群众来电的受理工作,对服务咨询认真解答,服务预约合理安排。对那些前来办理服务事项确实有困难的群众,采取上门服务的办法,由党员便民服务队入户开展服务,尽可能把困难群众需求解决在群众家中。二是创设服务网站。各单位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创设专题网页或开通电子邮箱,搭建网络服务平台,让广大群众通过网络信息了解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具体服务职能、服务项目、服务办法和服务流程。服务单位对群众诉求网上解答、网上办理,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服务方式的转变。三是发送服务信息采集卡。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根据各自实际分别印制服务信息和服务建议采集卡,发送到群众服务信息采集代办点,群众可到代办点填卡反映意见,并根据服务单位的反馈意见安排自己的预约服务时间,拓宽服务群众和社情民意反馈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