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领导干部在下基层活动中
积极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五大连池市委牢牢抓住为民服务这条工作主线,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访民情、解民难、促发展”等基层调研走访活动,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
一是悉心听民声。以“下基层、察民意、学本领、促发展”活动为载体,市委集中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采取“联系一三五”(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个基层党组织、3名生活或工作有困难的党员、5名普通群众)、“助推七个一”(助推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取得新进展、助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助推当前重点难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助推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取得新进展、助推一个帮扶对象脱贫解困取得新进展、助推一件好事实事落实取得新进展、助推基层单位作风改进取得新进展)的形式,全面开展“下基层、作表率、促发展、惠民生”等活动。领导干部下基层时通过上门访谈、专题座谈、民情恳谈等方式,与基层“零距离”、与群众“面对面”,问需问计于民,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6大类110多条,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103个;走访党员群众人84次,召开民情恳谈会12次,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62件,确定帮扶发展项目10个。
二是积极帮创业。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市委开展了“三联三帮”活动,积极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即:市委四大班子、各部(委)领导干部每人联系帮扶一个乡镇党委作为党建联系点,市直党(工)委联系帮扶一个企业、一个薄弱村或社区,乡(镇)领导干部联系帮扶一名贫困党员。开展了领导干部“访民情、听民声、解民难”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村百姓在生产生活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和致富项目,现已为有能力、懂技术、想致富的农民提供帮扶资金3万余元,提供致富信息32条,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同时,市委组织部把“一帮一”扶贫解困与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有机结合,与基层单位和村级党组织结成对子,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认真分析帮扶对象的困难原因,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工作计划,建立帮扶工作日志,实现与农民群众沟通的“零距离”。在帮助龙镇发展村和开发村对马铃薯实施规模种植和定单销售过程中,采取“支部+协会”的模式,成立马铃薯协会,村支部党员和种薯大户带头入会,带动村中贫困户共同参与,实现了农民从经济作物上增产增收。目前,龙镇发展村和开发村已成为全市农村致富奔小康路上的“龙头村”。
三是访谈知下情。市委把与基层干部访谈作为领导干部下基层的重要举措,建立了组织部门与干部访谈制度,将全市29个党工委在职领导干部纳入集中访谈对象,29个党工委与全市93个行政村屯又建立访谈关系,实现了访谈对象“全覆盖”。在基层调研中,领导干部与基层、特别是与农村村级领导班子采取会客式访谈、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实现了与基层干部群众的“零距离”交流。市委组织部建立了领导班子谈心谈话制度,开展了“五个必谈”活动,即干部职务变动必谈、发现苗头性问题必谈、有重要信访必谈、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必谈、干部感到身心疲惫必谈。建立了谈心谈话登记薄,确保谈话对象一个不漏,谈话记录一次不少。通过谈心谈话活动,了解了干部的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和学识水平,让干部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上半年,依据平时考核结果和通过谈话对干部的了解和掌握,将18名通过组织推荐且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顺利完成了村级和乡(镇)党组织换届工作,。
四是接访化矛盾。市委组织部建立了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每周星期二、四下午为部长接待日,安排一名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信访接待,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接访的内容包括:反映干部选拔任用、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党员干部个人诉求等方面的信访问题,变“群众上访”为“开门迎访”,实现与群众感情的“零距离”。同时,在网上设立了部长信箱,广泛听取来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与诉求,认真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组织部各部门、办(组)也结合业务职能,认真为上访的群众答疑解惑、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12人次,受理干部群众来信来访21件次,其中来信9件次,审结率达100%;解决工资福利待遇、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问题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