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80年前铁甲船老照片“浮出水面” 由哈造船厂前身制造
2012-02-16 10:30:04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郭巍 董艳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市历史上第一艘大型铁甲船“东乙号”。

  东北网2月16日讯 哈市历史上第一艘大型铁甲船“东乙号”下水的珍贵图片及文字资料,近日被哈尔滨档案馆所收藏。该图片也是“东乙号”存世的唯一一张照片。

  在这张距今已80多年的老照片上,“东北造船所新造东乙拖船准备下水摄影民国十七年十月廿日”的字样清晰可见,整个场景展现的是1928年10月东北造船所新造东乙拖船准备下水的情景。

  据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东北造船所”于1928年3月由沈鸿烈(东北海军创始人)在哈尔滨建立。该所是黑龙江第一个官办造船企业,是我国东北地区内河造船领域面积最大、实力最强的船厂,位于松花江北岸滨洲线东侧江北船坞,位置是哈尔滨船厂前身。1928年底,造船所有员工880人,下设机器厂、船机厂、翻砂厂、铜厂、打铁厂等部门。

  据我市史料专家曹增伸介绍,“东乙”号铁甲驳船是东北造船所生产的第一艘大型船只。容量为5万布特(每布特合30市斤),下水后属东北航务局货运船只。东清铁路事件发生后,俄9艘军舰,在25架飞机的掩护下,由哈巴罗夫斯克沿黑龙江、松花江逆水而上,矛头直指哈尔滨,试图占领东清铁路枢纽,造成全路停运,为后续谈判增添筹码。

  曹增伸介绍,据史料载,中方迎战,时任东北海军代司令的沈鸿烈为增强江防舰队火力,将4.7英寸大炮装到“东乙号”上。三江口战役打响后,“东乙”偷袭对方旗舰“雪尔诺夫”号得手,另有三艘俄舰亦被“东乙”击成重伤,因而双方形成僵持。后来,俄出动15架战机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战局急转直下。战至中午,东北海军江平、江安、江泰、利绥、东乙号军舰和兵船中弹沉没。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