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绥芬河市入列“全国文明城市”纪略
2012-02-20 16:16:5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宋清华 杜怀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2月20日讯 当绥芬河将“全国文明城市”这一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揽入怀中时,整个城市沸腾了。五彩缤纷的焰火映红了张张笑脸,人们在回味创城之路的艰辛,体会收获喜悦的同时,更多的是将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化作加快发展、不断前行的动力。正如绥芬河市委书记赵连钧所说,“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创建,塑造和展示了绥芬河的城市形象,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巨大热情和崇高荣誉感,也标志着绥芬河进入到一个新的文明进步阶段。”

  “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一次城市建设的最高褒奖,更是一份城市实力的权威诠释。2011年底,当绥芬河市代表走上领奖台捧回“全国文明城市”的奖牌时,宣告着绥芬河收获了中国城市的最高荣誉,正式成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这是黑龙江省继大庆市获得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中唯一的县级城市。

  回首创城路径,其经验在于:弘扬“开放兼容,敢为人先,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绥芬河精神,把文明城市创建这个社会和谐的支点,放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市上下同频共振,始终回响着同一个声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志在必得。

  创城之力 全民共举

  谈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当地领导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绥芬河有史以来参加人数最多、涉及范围最广、市民热情最为高涨的一次全民性活动。”“广大市民既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要让市民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更多实惠,在收获成果中更加踊跃参与,不断凝聚起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中,男女老少齐上阵,市民是创建活动的主力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家庭,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主题演讲大赛、社区论坛、公民道德评议会,在全市各社区方兴未艾。市民文明礼仪知识手册、创城应知应会,广泛进入社区、家庭、学校、商场。社区文明礼仪大讲堂,在绥芬河形成强大的磁力场。

  “小手拉大手,全民创三优”中小学生签名活动,成为学生与家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心灵约定。绥芬河镇各社区普遍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社区与学校的互动。

  创城之果 全民共享

  正如绥芬河的发展一样,在文明创建过程中,绥芬河一直在寻找一条和谐、兼容、科学的模式,让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与文明创建相辅相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建之路。文明创建惠及群众,这是建设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绥芬河加快发展的目的所在。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保障是民生之盾、住房是民生之安、分配是民生之源。“改善民生、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始终是绥芬河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观念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心中深深扎根,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诚,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认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果,已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三项工程”,实施了一大批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惠民利民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创建成果,更多地享受到创建成果。让广大市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舒适,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绥芬河人的荣耀和自豪。与此同时,全市干部群众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情空前高涨。

  创城之效 全民共荣

  “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据了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程是一项没有终点的永久性工程,每三年验收考核一次。也就是说这块“金牌”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9个测评项目、127项测评内容、354项测评标准,这无数个细节任务繁重,但也正是这无数个细节折射出一座开放城市的无穷魅力。

  “绥芬河人曾创造过辉煌,这些辉煌已经证明,事在人为,只要横下一条心,任何困难都能战胜,任何宏伟的目标都能实现。”市委书记赵连钧道出了全市人民的心声。“全国文明城”的“金牌”没有令绥芬河人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凝聚起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合力。

  而今的绥芬河,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打赢“四个三年决战”的战鼓已经擂响,一座全国著名、国际闻名的国际城、文明城、生态城、智慧城和幸福城,正在向我们徐徐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