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失地获巨额补偿并未干闲乱花钱 女子身家百万干保洁
2012-02-21 09:04:46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妮娜 李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2月21日讯 冬日的清晨,张艳芝拉紧围巾,从租住房中走出。这是早晨6点10分,城市还未苏醒,仅有一年多“城市龄”的张艳芝却已走上清冷的街道,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2010年,哈尔滨“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城市发展战略迅猛而来,平房区平乐村张艳芝家的两排三间大瓦房和10多亩地兑换成三套今年年末竣工的楼房和70多万元巨款,身份也从农民变成了市民。

  “用皮箱装钱”的狂喜过后,张艳芝和丈夫王永杰开始规划起了全新的城市生活。今年50岁的张艳芝到位于平房区的“中国云谷”干起了保洁,他们一家人也从这个切口步入“云端”,一步步走向美好的城市生活。

  记忆索引

  失地后获巨额补偿的张艳芝辛勤劳作融入城市新生活

  入选理由

  在哈尔滨城市化进程中,她和数百万失地农民一样,赖以生存的土地兑换成了令人眩晕的巨款,但她却未像许多失地农民一样,在土地和城市之间彷徨,拿着巨款尽情挥霍,而是当上了保洁员,成为一名城市普通劳动者,以新市民的身份坚定地在城里寻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支点。

  “一夜暴富”很淡定

  “赚钱不是用来挥霍的,钱要花在刀刃上。”张艳芝说,从一个失地农民过渡到城市新市民,张艳芝有着绝大多数失地农民难以做到的从容和淡定。

  2011年6月,张艳芝一家从农村搬进了平房区新伟社区所辖的新星社区,租住进了楼房,“房前屋后”变成“楼上楼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变成了霓虹闪烁的都市生活。厚厚的钞票让失地农民们狂喜,开始大肆花钱。买貂皮,买轿车,纷纷步入“貂车一族”,“连饭都不做了,天天下馆子”。看着这一切,张艳芝“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用征地补偿款给老公买了一台期盼已久的轿车后,张艳芝和丈夫一商量,决定找份工作,踏踏实实地生活。

  随着部分失地农民陆续住到新伟街道办事处,其所辖的各社区开始“大走访”,引导失地农民向市民过渡。“我到张艳芝家走访时按惯例问她有啥困难,她说‘我就一个困难,想找个活干,赚多赚少无所谓,主要是想融入社会’,让我印象深刻。”新伟社区所辖的新星社区党支部书记庾艳波说。

  在社区的介绍下,2011年11月,张艳芝成为一名城市普通打工者,在位于平房区新疆大街上的“中国云谷”大楼内当了一名保洁员。丈夫王永杰在家附近找了一份临时工,19岁的儿子也到饭店学徒。

  每天早晨,当同村的村民穿貂、挎着时尚的小包,收拾得“溜光水滑”地去打麻将时,张艳芝和丈夫却走出家门,开始上班。

  乌烟瘴气没呛跑她

  张艳芝刚到“云谷”工作时,大楼正在装修,到处是建筑垃圾和油漆桶,乌烟瘴气的,“戴着头巾、口罩,就露俩眼睛,还是呛人。”张艳芝说。

  粉尘中,张艳芝帮着收垃圾,一呛一天,和她一起招来的另外4名保洁员都挺不住走了。身边的亲人、原先的同村村民听说张艳芝当了保洁员,都劝她别干了,说“家里不差那几个钱”。张艳芝却说:“工作哪有清闲的,要吃得住苦”。被呛一个月后,大楼装修完,她干起了保洁。

  如今,每天早晨7点前,张艳芝就到岗了,先清扫办公室、会议室,再清扫休息室和两个卫生间……“卫生间至少一个小时擦一遍,大厅犄角旮旯都不能有灰,正午要把百叶窗拉下一半,花怕晒……”张艳芝说。

  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厅内,一人多高的榕树长得绿意蓬勃,地面一尘不染。走进卫生间,一股清香进入鼻翼,洗手池的大理石上没有一个水滴,整洁的拖布放在卫生间的一角,有条不紊。

  在单位,除了经理,其他同事都不知道张艳芝是个百万富翁。“她工作勤勉,从未迟到早退,即使赶上加班,她也从未搞特殊。”张艳芝的领导刘经理说。另外,张艳芝和同事相处得也非常融洽,“有什么活,她都抢着干,从不计较,我要有事让她替我,她也都笑着答应,人很好。”和张艳芝同在一层楼当保洁的马女士说。

  因为工作表现好,张艳芝的工资从最初的每月800元,不断加薪至现在的1400元。

  张艳芝不知道什么是CBD,也没去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但她清醒地知道,劳动是她融入城市生活的途径。

  张艳芝“暴富”后,仍淡定从容,勤勉有加,作为保洁大婶,从事着最基层的工作,被评为2011年度龙江值得记忆的人物,当之无愧,她的入选让社会一震,让这个浮躁的社会从新感念“劳动最光荣”的立身之本。

  ——王凯艳(哈市平房区新伟社区工作委员会书记)

  权威说法

  保洁大婶

  眼中的“云计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张艳芝,一个普通的农民暴富之后,依然清醒。

  张艳芝说:“我该怎么活,还怎么活。”在如今的租住房里,他和丈夫每天仍自己做饭,仍跑着追公交,穿廉价衣服。在张艳芝看来,生活的质量并不能用穿多少钱的衣服、下多贵的馆子来衡量,幸福应该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在“云谷”,张艳芝对保洁员的工作很满意。她说:“我靠这份工作养活我自己,单位的人都很好,听他们说话都长知识。”

  一百多米长的工作平台安静而有序,每每从平台走过,张艳芝脸上都散发着一种隐隐的光芒,“看着这些年轻人在电脑前‘又写又敲’,我觉得我能在这里工作很骄傲,他们弄的都是高科技……”张艳芝说。

  张艳芝给记者讲了她理解的“云计算”,“这都是我听同事说的,云就是网络,就是用电脑做出一些设计和服务,然后卖出去,给别人用……”现在,张艳芝觉得电脑是个好东西,她跟儿子学了一些简单的电脑知识。在单位听到什么新鲜事儿,她也会回家和丈夫、儿子说。

  下班路上,张艳芝看着道边饭店里一桌桌的“暴富”农民,穿着貂皮,大喊着“什么好来什么”,一掷千金,张艳芝丝毫不羡慕,她去听了新伟街道办请的银行理财专家讲的理财课,想盘活家里的钱。现在,张艳芝又买了一处房子,想让儿子学个技术,掌握一技之长。

  据新伟社区工作委员会书记王凯艳介绍,租住到该社区的平乐村失地农民共有70多户,像张艳芝这样“暴富”后仍打工赚钱的仅占一小部分。另外,张艳芝不但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2011年3月7日,她还向社区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如今,张艳芝经常穿着艳丽的秧歌服,到广场上和邻居们扭秧歌。“她扭秧歌总是乐呵呵的,大家都喜欢她。”社区党支部书记庾艳波说。

责任编辑:张隽珊